第一少 第1311章

“难为你能为大唐想到这个地步,那今日你进宫来,就是为了与朕商议这件事?”李二陛下问道。

“正是,臣暂且找不到能够到学院执教的人选。”玄世璟说道:“现如今水师之中的优秀的人才全都在军中服役,而且都是身居要职,调离不开,因此,即便臣有心在书院中之中,培养学生,也无能为力。”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玄世璟这么说的话,那他就懂了,这小子今儿个进宫面圣是来找他这个皇帝要人来了。

不过现实就是照玄世璟说的那般,大唐的水师也缺少像样的人才,虽然有那么几个人,但是都在军中身居要职,是离不开水师的,水师那边也离不开他们,这一时半会儿的,上哪儿去给他找合适的执教书院的先生去。

这先生还不能是普通的先生,历经战阵是不好使,在地面上打仗,不管多有经验,但是到了海面上,那就是两回事儿,水师和地面上的军队,不能放在一块儿讨论。

“所以,你进宫来见朕,是想让朕给你推荐人才?”李二陛下问道。

“陛下圣明。”玄世璟拱手说道。

求人办事儿,一个轻飘飘的马匹拍了上去。

“少来,这一时半会儿的,朕上哪儿去给你找人去。”李二陛下说道:“水师的情况,朕估摸着,你也了解的差不多了,若是有合适的,恐怕无需朕为你找,你自己也就开口了吧,既然没有合适的,朕也就没办法了。”

李二陛下想着,实在不行,就让兵学院的学生们直接去水师之中,让水师的那些人直接带出来就是了,无需在书院里头耗着了。

这也是个办法不是。

好歹书院的那些学生都是读过书,识过字的,放在水师当中,一边学习,一边从军,不也挺好的吗?

李二陛下将自己的这个想法告知玄世璟,却是见到玄世璟摇头拒绝。

能这么拒绝皇帝的人还真不多,玄世璟算一个。

“陛下,如此不妥。”玄世璟说道:“若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哪怕臣自己辞去太子詹事的位子,亲自到书院之中,带领这帮学生,也不会让学生从明德书院出来之后就直接进入水师的。”

在明德书院之中读两年书出来,最大的也不过十五岁的年纪,这样的年纪让他们去水师之中,不论如何,玄世璟是不会同意的,而且,书院之中的教导,有些东西,是在行伍之中学不来的。

有些东西,书院能给,军中给不了,有些东西,军中能给,但是书院之中给不了,两者相结合,这才是最好的,省却了书院这一步,那玄世璟在庄子上耗费这么多钱财建造书院又是为了什么?

“那这事儿若是没有合适的人选,你打算怎么办?怎么,你还真要辞官去庄子上做个教书先生?”李二陛下皱着眉头看着玄世璟说道。

“必要的时候,臣不吝官。”玄世璟说道:“而且,兕子也快要生了,臣觉得,臣在庄子上待着,也挺好的。”

听玄世璟说起自家闺女,李二陛下的神色柔和了下来。

也是,算算日子,也快了,自己又要添一外孙了。

“这段日子你在庄子上待着归待着,反正这么长时间,你也没来长安几次,东宫那边,太子不说什么,也都不耽搁,辞官是不必了。”李二陛下说道:“至于这教导学生的人选,容朕再想一想,明日给你答复。”

“是,臣遵旨。”玄世璟拱手应声。

玄世璟觉得,李二陛下这般说的话,应该是要从现在水师之中调遣人到书院过来吧。

不管怎么样,有人来教,总是好的。

明日李二陛下这边给答复,因此,今天晚上,为了不来回折腾,玄世璟就只能在长安城道政坊先住下了。

到了晚上的时候,李二陛下去了立政殿,大多数时候,李二陛下都是在立政殿用晚膳,与长孙皇后坐在一起,聊着聊着就说到了玄世璟的事儿。

“观音婢,估计再过一阵子,兕子就要临产了。”李二陛下说道:“到时候你我要不要去东山县庄子上去看看她啊。”

长孙皇后闻言,轻笑道:“陛下,您国事繁忙,这事儿等庄子上那边派人过来给您报个喜,您让人带上东西去庄子上走一趟就是了,等过后,兕子出了月子,带着孩子进宫来看您,不更合适吗?”

长孙皇后虽然知道李二陛下是出于疼闺女的心性,想要去看看兕子,但是一国之君,日理万机的,哪儿能说出去就出去。

第七百八十九章:烦恼

上次是因为太子的事情,李二陛下心情不怎么样,出宫散散心,去了庄子上,那还算合理,自家闺女怀孕生孩子,作为皇帝,也跑到东山县庄子上,这算是怎么回事儿?

要去也不能当天去,怎么说也得过后才行。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李二陛下反驳道:“兕子是大唐的公主,更是朕的女儿。”

“好好好。”长孙皇后笑道:“即便是去,也得等兕子将孩子顺利的生下来再去探望为好,否则,陛下可又要听御史言官们的念叨了。”

李二陛下听长孙皇后这么说,这才点了点头,认同了长孙皇后的说法。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也让朕颇为烦恼啊。”李二陛下说道。

“陛下又在烦恼什么?若是朝政之事,召见群臣商议就是了。”长孙皇后端起碗,为李二陛下盛粥。

“此事也不算朝政,还是东山县庄子上的事儿,是兵学院。”李二陛下说道:“若是此事能与朝中的大臣们商议,也还好了,关键就是朝中的一些人,本不认同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

“这是为何?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教书育人,为朝廷培养人才,不是很好吗?”长孙皇后问道。

“嗯,好是好,朝堂之中,也是老毛病了,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触动了一些人占据的利益,所以一些人,并不喜欢东山县的书院,还有国子监的那些官员们,巴不得庄子上的书院倒闭呢。”李二陛下无奈说道:“离着东山县庄子上的文学院的学生们结业还有两年的功夫,两年之后,他们就会参加朝廷的大考,到时候,便是文学院和国子监之间的较量,如此一来,观音婢还觉得,朝中的大臣们,会喜欢庄子上的书院吗?”

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招收的大多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多数是清白庄户人家的孩子,出身不高。

而国子监之中呢?大多都是有些身份背景的学生,即便有那么一两个寒门子弟,在国子监之中的日子也是不怎么好混啊。

俗话说的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起来,国子监的监生们,是看不起东山县庄子上书院里的学生的。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监生都是这般想法,心里存了有一争的心思的人还是有的。

但是毕竟相对于寻常人来说,他们的出身也是优越的,心里也是存了那么几分的优越感。

至于朝堂上的一些大臣,私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