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少 第1548章

郑家家主的这番话,谁听了都知道,他这是在为自己开脱,为郑家开脱,但是旁人却是找不到什么理由来反驳他。

没办法证明郑家本家与这件事儿没关系啊,旁人手里没账本,没证据,这话如何说?

“推的倒是干净啊。”李承乾感慨道。

他早就料到郑家会用丢车保帅这一招,这也不新鲜,换谁都会这么做,一个郑钧对于整个郑家来说又算的了什么?为了家族,该牺牲的时候就得牺牲。

更何况,钱庄的事儿的确是郑钧干的,郑家,以前是受益人,事发之后就是“受害人”了,这两者之间的转变,郑家玩儿的可溜。

“臣所言句句属实,望陛下明察。”

“是不是属实,你心里有数,朕心里也有数。”李承乾说道:“朕在这朝堂上所言,若是没有掌握足够的证据,也就不会与诸位爱卿说了,而是要派人去洛阳查探,但是如今呢?人已经派出去了,但是却不是去查案的,而是结果这件事的,临安,将账本交给户部的大人。”

“是。”临安应声道。

临安抱着一摞账本,走了下来,来到户部尚书跟前,将账本给了户部尚书。

“户部,这些账本,都已经有人给你们算清楚了,钱庄的亏空,查抄了洛阳郑钧的府邸之后所查封的财产数额,都有记载,根据这账册上的记载,查抄郑钧的产业,即便是再加上洛阳县令的财产,都不够这账本上的亏空,数额所差甚大,至于剩下的钱去了哪里,朕也不会再此多说。”李承乾说道:“等到朕召集许敬宗从洛阳回长安的时候,一切就全都知道了,虽说郑钧和洛阳县令已经在洛阳城就地处决,但是洛阳钱庄的事情,还不算完。”

“陛下圣明。”

朝堂之上,群臣再次行礼。

甭管这话从他们嘴里说出来有几分真情,几分假意,这些李承乾都不会去在乎,他在乎的是,既然洛阳钱庄亏空了这么多钱,这些钱,怎么着都得从罪魁祸首的身上找补回来。

国库不是生钱的地方,凭空变不出真金白银,亏了这么多,哪儿有放过他们的道理,郑家这么大的一家族,可富着呢。

“另外,洛阳县令的缺现在是空出来了,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举荐?”李承乾问道。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李义府的推举

这次洛阳钱庄的事情,李承乾处理的干脆利索,之后才跟朝堂上的大臣们说起这件事,倒是让许多不知情的人一时之间有些换不过劲儿来,他们这才知道这件事,眼下就要重新安排洛阳那边的官员了。

这节奏也太快了,跟不上,跟不上......

与此同时,朝中也有不少人因为这件事儿而心惊胆战,郑家这次是栽了,下一个会轮到谁?钱庄要是真的彻头彻尾的查起来的话,自己能不能逃脱得了。

地方上的钱庄被伸手,这背后关系到不少朝廷官员,所以现在他们也是人人自危。

“陛下,臣以为,应当从翰林院之中,挑选人手,前往洛阳。”吏部的人站了出来。

李二陛下在位的时候,大唐流行京官外放,就是让长安城之中的优秀官员,到地方上去做事,现如今翰林院之中是些什么人?大多都是通过科举考上来的人,没有什么当官经验,就先让其进入翰林院之中,待上个三五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一旦外头有官位的空缺,就可以从中挑选出人来补上。

吏部的人如此说,倒也是中规中矩,因为向来规矩如此。

不过现在具体的提名都没有敢站出来推荐的,以往到了这个时候,可是朝堂之上的世家们最为活跃的时候,但是现在,一个个的却都是缄口不言。

对于他们来说,现在可不仅仅是郑家正在风口浪尖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在风口浪尖上的就是他们了。

现在谁都不敢说,要推举自家后辈,或者是跟自家有关系的人往皇帝面前现眼了,所以在吏部的人说出这句话之后,朝堂之上,出现了短暂的安静。

“陛下,臣以为,翰林院赵俊,可担当洛阳县令一职。”

翰林院赵俊,贞观二十六年科举进士,东山县文学院学子出身。

这也正是合了李承乾的心意。

“既然李爱卿推荐赵俊,便让赵俊去洛阳吧,三省拟旨送上来。”李承乾说道。

“是。”三省拟旨的官员应声道。

站出来这位李大人,叫做李义府,他的态度可比许敬宗要明显的太多了,就是忠实的做皇帝身边的人,尽忠于皇帝,只要得到皇帝的信任,他的仕途就顺了,至于其他人,他可以在百官朝臣之中左右逢源。

李义府的人品不多说,但是办事的能力还是有的,不但有,而且还让皇帝很是看重他的办事能力,否则他这个李猫,也不会朝中混出东西来。

李义府捉摸着李承乾的心思,还真让他给捉摸出一些东西来,所以今天在朝堂上他就站出来提议让赵俊去洛阳做这个洛阳县令,李义府深谙为官之道,所以在朝中混的是如鱼得水。

虽然他的性子和一些事情被朝中的大臣不断的病垢,但是始终是屹立在朝堂上,地位稳固,这就是因为他懂得让皇帝高兴,皇帝高兴了,肯定不舍得把他弄出朝堂。

于志宁和李义府站出来,站在了李承乾的身边,暂时还没有让长安城之中的各个世家的人往深处去想这件事儿,现在他们脑子里想的,还是如何让手底下的人从钱庄把手抽出来,免得到时候影响到家里,这可不是个小事情,得慎重对待。

等到了退朝之后,有的人去找了于志宁,也有人来找李义府,都是想打听打听关于这件事情皇帝的想法,旁人或许猜测不到,但是他们两人,今天在朝堂上完全是站在皇帝那边的,所以朝臣们觉得,他们两个人是不是知道一些事情,至少,比他们知道的要多,所以他们想要打听一下风声如何。

“李大人,今儿个在朝上.......”

“张大人,我可是什么都不知道啊。”李义府说道。

“那里大人为何提议翰林院的赵俊啊?”那位张大人问道。

“这不是规矩吗?大唐各处所缺的官员,都应当由翰林院里的大人补缺,吏部的人不也是这么说的嘛。”李义府说道。

“李猫,咱俩平日里的交情可不错,这回你可不能糊弄为兄。”李义府的身后,撵上来一个人,凑到李义府面前说道。

“怎么可能糊弄你们呢?我就是这么随便一点,就点了个赵俊,说起来,翰林院之中,我就只记得这么几个人,另外几个人,多多少少跟郑家都有些联系,你们想啊,今天上朝的时候,陛下对这件事的态度,就洛阳的县令的人选,还能再选与郑家有关的人吗?这不是往火堆里跳吗?所以就只有个赵俊了,这回是算他运气好罢了。”李义府说道。

“真的?”

“当然是真的,小弟也不能骗兄弟你啊。”李义府笑道。

至于为什么点赵俊,这当中的原因,李义府当然不能跟他们说,这事儿说出去了,万一陛下追究起来,到最后倒霉的不还是他嘛,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为的是获取皇帝的信任,把皇帝的事儿给弄砸了,还信任个屁。

反正这事儿对他和他身边儿这位没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