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如果父亲知道自己的子孙有一天会被如此对待,他还会花大笔的银钱置下六百亩的田地归于族中吗。

“其实吧,我觉得你父亲真是大方。”人家当官的都是买房买铺买地置庄子,他倒好,六百亩送给族人。马如月觉得这个江知府脑子有病。要不然就是他曾经受过江氏族人的恩惠,比如吃百家饭长大的,然后百家人凑钱供他考功名什么的,当官了自然得感恩。

“没有,祖父早些年做些小本生意,很早就离开了江家坝。”江智远道:“祖爷挣的银钱供父亲上学堂娶亲是足够了的,江氏族人找上父亲的时候我还有点印象。”

在江智远的回忆中马如月知道他们之间并没有多少交集,而是在江昆安当了知县后才又联系上的。

而且,当时找江昆安的还是那个江二老太爷。

“我怎么听着这其中有猫腻呢?”马如月皱眉,根据她多年的从警经验,觉得这其中的一定有算计。

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江家大房的老太爷可能属于最早下海的那一拔人,做点小生意发家致富了,同时也开阔了眼界,然后就全力培养儿子读书。

江昆安从一个农家子弟变成商家子,最后通过自己的拼搏赢得了好的前程当了知县。

这个时候江氏族人惊觉大房出人才,连忙找上门去联络。

江昆安没经得住**,又或者说他确实有本事了,光宗耀祖扬眉吐气,在江老二太爷的蹿掇下置下田土六百亩作为公中的财产,就是想让江氏族人人人有饭吃,个个有衣穿。

光鲜的江氏族人在知县甚至知府都被人看重。

早些年,有江昆安在,看就是看,还可能奉承表扬一番。

现在呢,树倒猕狲散,看了还想要啃一口下来,怎么着也不能白来。

“大嫂,很晚了,休息吧。”江智远看得越多心里越烦闷,远香近臭不是没有道理的。

休息吧,她吃的是平民饭操心的是族长心。

马如月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毫无形象的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江智远看着她离开心里又有了异样的感觉,这个大嫂,言行与举止相差实在是太远,都不知道哪一个是真实的她。

马如月原以为自己搞出这么好吃的菜怎么着也得受一番表扬的。

结果在伙房里看着大家都愁眉苦脸。

又不是死了亲娘,愁云惨淡的干嘛。

“这个家过了,明年还不知道怎么过呢?”白氏叹息一声:“以前有人总是说我们伙房的菜不好吃,饭有点少。以后啊,少都拿不出来。”

“四嫂,这事儿不会是真的吧?”陶氏凑了上去:“交这么多捐税,余下的哪够四百多号人吃啊。”

“人家说了,不交捐税也可以,那就出丁。”白氏道:“都是江家的儿郎,让谁去当丁,咱老江家的男人都是庄稼汉子,也没有哪一个会武的。”这样子的人去当兵就是送死。

“二老太爷答应下了?”李氏小声的问道。

“二选一,二老太爷和族中的长老们也商议了大半宿,觉得留下人才是最重要的,宁肯给捐税也不愿意让儿郎们去受罪。”白氏道:“我倒觉得他考虑得很周到的。”

话是这么说,人留下了没饭吃怎么办呢?

“所以啊,以后有吃就不错了,不要挑三拣四的。”白氏道:“咱们伙房里更要节约,千万别浪费了。从今天开始,每天少煮十斤米。”

啊?

马如月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吃了一惊,少煮十斤米,一人就得少一口,原本就不够,现在连卡牙缝的都还要留在手中,让下面的人怎么活呢?

节约原本没有错,可是节约的方向好像有问题。

上行下效,真正要节约也该从族中江二老太爷带头。

------题外话------

文文PK中,走过路过的亲,请帮忙收藏一个

第三十六章 吃团年饭

年关年关,年年过,年年难过。

这一年江氏族人对新年都充满着迷茫。

江昆安已死,江二老太爷想要让贤,年前的议事不断,每一天都让人处于不安之中。

马如月一边在伙房炒着菜,一边静观其变。

年三十,伙房里出现了四十斤肉。

“看来是在节约了,去年过年可是一百斤呢。”陶氏叹了口气:“这么多人吃四十斤还不够卡牙缝。”

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净炒肉肯定是不够。

但是马如月想要做的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既然是过年自然得人人都要吃点。

就像江智荣兄弟四人,常年累月的不见荤肉,真正是够可怜了。

马如月昨天还泡了一两大坛的白萝卜,这会儿全抓出来切成丁;又将肉洗净煮了,煮肉的汤里煮了两大锅的大白菜,煮好的肉也切成小丁,肥肥瘦瘦的合在一起锅了。

“小马啊,你这肉炒萝卜还是萝卜炒肉,一点儿也看不出来呢?”黄氏闻着很香,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

“呵呵,肉丁和萝卜丁一样白白的。”马如月装了一碗送到她们的面前:“我没放盐,婶子们给看看味道合适不。”

“泡菜本就有盐味了,不放盐合适。”白氏挟起的时候以为是肉,结果入口的白萝卜丁,心里暗道人老眼睛也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