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最伟大的科学家

虽然说的只是309,其实这也是东北的两个军团的普遍现象。由于政治部出色的政工教育,几乎每个战士都知道现在的形式是什么样的,所以大家都牟足了劲。

现在的情况都出乎了张振的意料之外,自从日本人被赶出去后。国内的所有的事件还是依旧历史轨迹前行着,除了那次刺杀事件外。奇就奇在除了除了党民国两个两次出兵请求外,一直到现在为止谁都没有再找过自己,就连身在春长共产东北省书记的林忠丹也是如此。这一点其实所有领导者都清楚,现在东北有两个军团摆着那里,而且是另日军打败的部队,这个时候要是把它调到国内,在朝鲜的日军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这个历史骂名谁都承担不起,这也给东北发展留下了很多的时间。

亚洲的大形势基本上还算平稳,此刻的欧洲现在是风云突变,一个战争狂人毫无意外的登上了政治舞台——阿道夫.希特勒。而此时的德国和中国关系还算密切,两国双方都有军事和贸易上都有往来。地狱火小组到美国后,齐才为他们取得了身份证明。然后再次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前往还处在学术研究的几个科学家所在的地点,而在德国的目标人物就是后期大名鼎鼎的海森堡。

现在远在美国的齐才才是最忐忑不安的,因为他今天要见的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其实齐才已经和这位年近五十几岁卷发留须的中年人见过几次,他给齐才的印象非常不错。当得知地狱火计划启动的时候,齐才亲自回国向张振和何博远以及刘毅华说了自己的想法。当时除了刘毅华同意外,张振和何博远都认为这个想法实在是太疯狂了。

噹……轻轻的几声扣门,克莉丝.简推门而进“齐先生,您的客人到了。”随后一个身穿西装的中年人走了进来,他正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齐才站起身走了几步上前伸出手“欢迎你,爱因斯坦先生!”

两个人相互握手后,克莉丝退出房间轻轻的关上门。房间里只剩下两个人,齐才稍微平静了一下。

“教授,其实我们已经见过几次了。所以到这里来不用客气,就当到老朋友家做客就好。”现在的爱因斯坦正在普林斯顿大学任客座教授。

齐才说这句话一点都不托大,现在他在美国的声望可以说是非常之高尤其是科学界。1932年度龙腾的科研小组被称作创造奇迹的东方人,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足以盖过世界上最顶级的科学家。

“没想到齐才先生竟然会注意到我,我倒是和你手下的几个学者有过几次交流。”在这位大科学家的心里,齐才不过是一个商人罢了。

“哦!不知道您对我们的科研组有什么感想?”

爱因斯坦想了一会,又看了看齐才。然后毫不避讳的说“感觉很奇怪,你们科研组的成果不应该是存在于这个时代,更像是另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可是每一步又像是基于现在的科学理论,这一点也是我想不明白的原因。”

这句话说的齐才心中一惊,这个拥有着巨大智慧的人果然不同凡响,只是从表面就可以看透别人所看不到的现象。

“哈……,教授您这是在开玩笑吗?要知道古老的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而且中国向来不以能力自吹,今天您所看到的一切不过是我们默默发展的结果。但是有一点您说的不错,现在我们的文明确实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头。”齐才的反应不慢,这一系列的说词竟然让眼前这个智慧的学者有了几分相信。

“可能你说的是对的,我确实不太了解你们中国的文化。如果有机会我倒是想亲自到中国去看看,不过相信齐先生今天找我来不只是探讨和炫耀的吧?”

终于要说到重点了,齐才的心里七上八下的,历史记载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和平主义者,成败就在此一举。

“教授,您在科学领域纵拥有的超凡的智慧,我这里有一个问题想向您请教?对于核子裂变理论你了解多少?”

核子裂变是1939年才发现的,现在整个世界也不会有人知道这份理论。这个话题一下子就把爱因斯坦吸引住了,接下来的四个小时里,几乎都是齐才一个人再说,偶尔他会问几句。从裂变到聚变,从质量到效果,这位科学家对眼前这位巨商的印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说到那种足以摧毁一座城市的时候,他再也坐不住了。

“不,先生!如果这种理论确实成立的话,它所带给世界的应该是跨越时代的改变。”

真正进入主题后,所有的思路齐才事先已经准备好了“教授,我相信这一点。但是你也要相信,这个世界上它也会成为政治上的最终手段。核子能更像是一个潘多拉魔盒,当有一天人类打开它后。虽然它可以创造一个美丽的世界,但是它同样可以毁掉这个星球。”说完齐才从抽屉中拿出了一个文件夹放在桌上推了过去“您看看这个吧!”

爱因斯坦打开后,发现里面是几张画纸,把它从里面拉出来的一瞬间,那纸张上的画面一下跃进了脑中,他几乎是颤抖着把十几画看完的。

“你这些都是真实的吗?”

齐才的计划就是把那些日本核爆时的照片用素描的方式画出了,然后给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看。他相信这种方式更能告诉核爆所产生的真正后果,其实当时制造出第一枚核弹时,引爆的那一刻参与研究的科学家有的不是喜悦而是深深的惊恐和自责,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制造了什么。

“相信我,这些绝对是真实的后果。而且这种级别的威力只是当量最小的一种。一旦这种武器被应用的话,意味着随时将会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生命化成飞灰。”

爱因斯坦放下手中的素描,低头又看了一眼,上面那被摧毁的建筑和震撼的场景深深的在他的心中扎根。

“说吧!为什么要和我说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