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张献忠攻陷襄阳,杀襄王一家,杨嗣昌病死的消息传来,闯王加快了称王开国的步伐。
他攻陷洛阳杀福王,拔了头筹,又进占开封周王府,总不能张献忠那个八大王占了先。
北面怀庆府、卫辉府已经平定,传言官军要来攻打,只是还是传言,没有实际动作。
刘宗敏到了归德府,袁时中虽然没有答应归顺,却也答应合作,洛阳方向的河南巡抚李仙风攻打高一功未果,惧怕皇帝怪罪,自行了断,所属兵马在得知陈永福投降后,倒戈归顺。
最需要警戒的陕西方面,还未收到皇帝的命令,暂时没有出潼关的动作。
闯军占据弘农,正对潼关,做好了准备。
罗汝才与张献忠不和,有北上联合闯军的意愿,在此之前,李自成想把开国的事情先搞定,占据主动。
牛金星等人一直在筹备,他们没当过大官,学识也半通不通,因为投奔得早,早就形成了一股文人势力。
王胤昌最终还是低下了头,迅速组织熟识官员学生,组成了另一股势力,与牛金星等人吵得不可开交。
论起学识,王胤昌这样有实务经验的进士,不知道高出牛金星多久。
石达开作为王胤昌的“好友”,自然也受到了压力。他为了躲麻烦,整日缩在营地里练兵,不时带辅兵出去拉练,顺便剿匪,提升战兵比例。
王胤昌几次邀请,都被他躲过去了。
无他,能做最终决定的,只有李自成,下面人吵得越多,李自成能够思考、发挥的空间就越多,这是他为什么只给了期限,却不制止争吵的原因。
“达开,找你一次可真是不容易!你把我踢进了火坑,想撒手不管,这可不成!”
石达开带人趁夜回营,被王胤昌堵在了路上。
“王大人,这话从何说起?您现在是闯王身边的红人,怎么能说是火坑呢?这话传出去,闯王可是不爱听。”
王胤昌笑了笑,他在闯王身边,消息灵通多了,这两个月,不光闯军的局势稳定下来了,而且张献忠在湖广闹的那么大,连杨嗣昌都死了,无一处不显得投顺这一决定的重要性。
要说不开心,那就只有牛金星那帮人了,见什么反对什么,还没开国,就摆足了宰相的架子。
“口误,口误,不过,达开,你也不能老躲着我啊……”
石达开:“你是文臣,我是武将,你出你的主意,我练我的兵,我干嘛要躲你?开封城外驻扎一个多月,都没有命令下来,我不得自己挣点外快?”
王胤昌擦擦脸,上前拉住石达开的胳膊就往一边拖,亲兵们伸手把住了刀柄。
“行了,有话好好说,别拉拉扯扯的”石达开笑骂了一句,回头吩咐,“你们先回营,按条令行事。”
“是,将军!”
将士入营,一行一列整整齐齐,王胤昌在一旁看着,赞叹道:“你这练的都是好兵啊,只是人数少了些。”
“养不起,再说了,亲军驻扎开封城,别的营都攻城略地占地盘去了,我就贴着开封城驻扎,就算有人投奔,也不会来我这里啊。你看这一个多月,亲军都扩了一万兵,我才满了两千。”
石达开吐槽道,“王大人,你给我说说好话呗,别的不多,就算要些火药也行啊,白旺来信,占了座县城,如今都扩到五千兵了。”
王胤昌脸颊上肌肉抽搐,这也是他想吐槽的地方,闯军这一散出去,直接撒开了花,根据他知道的不完全消息,闯军各地加起来的兵马,已经超过了二十万。
尤其是四面出击的将领,把原先那一套编青壮入伍的手段,学了个扎扎实实。
要不是顾及不能超过李自成在开封的亲军数量,估计还能扩。
“谁说不是呢,要是开了国,还能不发饷?要是发饷,按照现在的队伍,还是直接散伙为妙。”
石达开和王胤昌走到一处高地上,四面无人,说起话来也更加随意起来。
“听说闯王是为李唐后裔,民间又有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语,说要恢复李唐?”石达开有些好奇,想听一听王胤昌的看法。
“这谶语是宋献策自己造的,李唐,党项李可不是陇西李,闯王开新朝,不想用唐做国号,也不愿用夏做国号,唐王不是还在南阳么?周王也死了,都不吉利。”
王胤昌因为国号的事情和牛金星吵过不少次,提出几次建议,都被李自成否定了,心里自然是有气。
“明为火德,按照五德终始,新朝应该为水德,不过,辽东的鞑子自称清,闯王也不喜欢这个水德,认为要出新意。这新意,是那么好出的么?”
石达开听到这里,大概懂了历史上大顺这个不伦不类的国号是如何产生的,更别提大西这样的国号了,原来是要追求一个与众不同,朗朗上口。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若想收拢民心尤其是士人之心,夺得天下,称王建制是必须的。我觉得吧,闯王说的新意,未必是你们想的那个新意。”
“怎么说?”
“大人身居高位久了,有些不理解普通百姓的心思。闯王起兵十余年,一直与部下同甘共苦,甚至连穿着都和部下一样,这样的亲民,说明了闯王的魅力,也说明,闯王希望和百姓永远站在一起。照这样的思路来看,这国号的新意,其实追求的不是什么五德终始,闯王也听不懂,百姓也不懂,追求的应该是一个朗朗上口,耳熟能详,老百姓一听就能明白的吉祥话。”
石达开一边思考,一边说着,王胤昌似懂非懂。
“这么和你说吧,下次闯王再问,你就和他说,国号要不然就叫大顺。老百姓不是常说,六六大顺,顺顺利利,既吉祥,还朗朗上口。”
“这样行吗?”王胤昌眼睛里满是怀疑。
“行不行,闯王知道。反正你们吵了那么久,都没什么结果,何不换个思路试试?成了,闯王会更加欣赏大人,若是不成,也没什么损失不是?”石达开没义务给他解释清楚,他之所以和王胤昌说这么说,主要是想着万一开国了,朝中有个助力好说话。
人就是这样,不会记得你的好,只会记得你的不好,所以,办事才要送礼,过年过节才要联络感情。
“那行吧,试试就是试试。”
王胤昌勉为其难地答应了,要说闯王和陛下最大的不同,就是虚心纳谏,不管你说得对不对,总会让你说话。
而且,闯王破了洛阳和开封之后,聚拢了近千万两白银,银子也不缺。
“还有件事,需要你一起参详。”王胤昌这个问题有了答案,随即问起另一件事。不是他非要来堵石达开,而是很多事情,他根本插不进去。闯王的亲军、老营等等,他都不敢打听,只能来问相对资深一点的石达开。
反正是石达开劝降的他,交往多一些,也不会有人拿这个说事。
“你堵我不就是为了这事儿么?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