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鸿魁有些惊讶自家侄子的突然转变,白天在石达开面前,这侄子可是一个劲儿的狮子大开口,从来都没有要妥协的意思。

现在……

郑森看到叔父眯着眼睛不说话,笑了笑:“其实,叔叔你是知道我的,我还是蛮喜欢这西洋战舰,福船虽好,过时了。

每次和西洋人进行海战,总是几十艘福船才能换敌人一艘,我郑家这么有钱,为什么不学学太平军呢?

既然知道了朝廷未来的用意,找个退路是提防,让自己更加强大,更是好用的手段不是?

现在,在石郡王的影响下,朝廷的海军都想用西式盖伦船,虽然只有甲型,但是生产能力不容小觑,若不是没有足够的海战人手,叔叔觉得朝廷还会这么容忍我们么?”

郑森问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代表的是郑家的激进派,但是他们知道没用,主持郑家重要事务的,都是像郑芝龙那样的保守派。

小富即安,觉得现状就挺好。

甚至连去台湾这个选项,也是这次石达开特意提出来的。

郑家就是放弃了台湾北面的基地,转移到福建去的,所以才会觉得,石达开开出这样的条件,不足以抵冲他们即将的付出。

船小才好掉头。

“大木你的意思,我没明白。”郑鸿魁说道。

“叔叔,如果郑家的条件郡王不答应,你要是还信得过我,就帮我保密。我想自己和石郡王合作。”

郑森说道,他想这事儿想了好久,白天的表现只是为了完成郑家的任务。作为郑家嫡子,他有自己的班底,比如甘辉他们。

只是,在整个郑家的体系中,他的班底还年轻,弱小,且幼稚。

他能借的,就是郑家的虎皮。

“你想怎么合作?”郑鸿魁觉得这个难度很大,如果光凭借郑森手底下那一百多条船,得不到郑家的支持,大海战中,也就只能打个酱油而已。

几乎啥也干不了。

石郡王能同意?

“叔叔,我没有那么多船,但是你有啊。看石郡王毫无畏惧的样子,就知道太平军此次获胜的概率其实很大。我猜,他们想和我们合作,大概率只是为了保证后路而已。

若是在关键时刻,我们加入,太平军海军,极有可能全军覆没,甚至丧失所有海外土地,被困死在吕宋岛上。

张大旗做虎皮的事情,我们干的,石郡王难道干的少了?

一旦郑家的旗帜出现在战场,和太平军站在一起,哪怕只有一艘船,西班牙人都会认为是我们已经结盟。

你仔细想想,难道不是这样子的么?”

郑森凑过来,解释着他这么想的原因。肉眼可见,他老爹还能活很久很久,郑家的老人把持着权力不退,他不另辟蹊径,怎么能在以后更加顺利地接手整个郑家呢。

就靠他是郑芝龙嫡子这样一个身份?

石郡王,就是他很好的、能够借力的人。这在他主动请缨来吕宋的时候,想法就已经萌生了。

都是大顺的人,都是汉人,都在海外发展,暂时又互不妨碍,这么粗的大腿,这时候不抱,什么时候抱?

郑鸿魁有些无语,侄子要是打着这样的算盘,那郑芝龙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郑家的旗,不是随随便便能打出来的,郑森的船,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出动的。

这么大规模的调动,要是没有郑芝龙点头,后果会很严重。

就算是他,也没有调动麾下舰队出海大战一场的权力,调出去容易,一回来战船的损失,那是肉眼可见。

只要一次,只需要一次,这人在郑家就几乎没什么前途了。

哪怕是他这样的亲信和大将。

每条船出去做生意,都是移动的银山,这一进一出的损失,不是个小数目。

影响了挣钱,郑家那帮老骨头不还得炸了。

“不妥,大木,除非你和你父亲协商,他同意了,你才能这么做。要不然,私自出兵结盟的后果,你承受不起。若是你和石郡王达成了协议,郑家不同意,那也是徒劳。你想立功的心思,我知道,但在这样的大事上,你爹不会允许你胡闹。”

郑鸿魁肯定不同意啊,要不然回去怎么交代。

“可是,这船……”郑森还想辩解几句,被郑鸿魁打断。

“我知道,你若是想买新船,我可以借你银两,咱们有炮,只要船体就可以。多的不说,两艘甲型还是可以的,叔叔我自掏腰包。”

郑森还能说啥,他连郑鸿魁都说服不了,怎么去说服更加精明的石郡王?

眼看着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施琅,已经是统领数十艘西洋战舰的大将,他明明起点更高,却因为老爹的缘故,只能活在温室之中,被当作还未长成的雏鸟,郑森的心里就更加不舒服了。

“大木,回头,你还是去京城吧。你爹本来就有这样的意思,为你争取在太子殿下身边的位置,历练几年,这样,让郑家也再多富贵些日子吧。”

郑鸿魁说了一个郑森不知道的秘密。

郑森脑袋轰的一下,一片空白。去了京城,不就是质子么。

相对于不熟悉的京城,他更想在海上带领舰队驰骋。

只是,郑鸿魁知道,他这侄子的想法,已经有些危险了。

这么大的家业,现在靠的就是个稳字。

拼杀的事情,郑芝龙他们已经腥风血雨过来了,后来人若守不住这份富贵,还在海上跟那些不入流的海寇厮杀,那父辈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吗。

他拍拍郑森的肩膀,摇摇头,不再说话。

西班牙人要来的风声越来越紧,石达开到底没有等来郑家的好消息,只能调回所有主力战舰,回天津湾休整,更换有损耗的装备,时刻保持战舰处于最优良的状态。

风雨欲来。

西班牙人还未到,来自大顺朝廷的使臣倒是先到了。

使臣是当朝礼部左侍郎。

目的是求援。

“什么,出兵?辽东不是已经平定了么?”石达开一脸好奇。

他知道辽东的情况,施福回来的时候汇报过,只是没想到,当满清撤回建州老家之后,反而越发凶悍起来。

高一功左支右绌,被城池困住了手脚,只能勉强防守,处处挨打。

“确认是需要我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