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闻的手机现在基本都在阮东旭手上,主要是为了第一时间与现实世界那边合作、调整坐标相对应的位置。
“50%了,你们真行。”
阮东旭翻了个白眼,“你们是玩开心了,我们的主板差点没烧了。得亏那破三棱锥也不高嘿,要不这会儿现实世界正下着陨石雨呢。”
祝闻趴在桌上,“嗯嗯啊啊”乱答应:“所以现在能确定,到底是什么位置有空缺了吗?”
“快了快了。”
阮东旭把游戏后.台的平面图推给祝闻,玩上头指了指:“过两天去试试这几个点。”
祝闻他们也不是逮哪儿拆哪儿,总的来说还是贯彻一个“循序渐进”。毕竟按游戏的修复指令判断,游戏边缘的位置属于游戏后.台的关键承重部分之一。
虽说游戏后.台的玩家有一个算一个,还不至于因为塌楼去世,但稳一点总没有错。
祝闻答应了一声,看向厨房:“饿了。”
“快了快了。”阮东旭看了眼厨房正滋儿哇响的抽油烟机,又看了眼时间:“已经50%了。”他强调道:“这几天停下来等一下舒书的进度?”
最关键的是,阮东旭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生出这种幸灾乐祸的心态。
总之,他幸灾乐祸道:“顺便等现实世界那边处理一下今天到处天外飞石的事情,要不再发酵一下,就该被传成‘世界末日’前兆了。”
祝闻翻了个白眼:“谁世界末日光往没人的地方飞‘陨石’啊……”
就那些垃圾,比喻成“陨石”那都是抬举。
阮东旭耸肩:“没办法,歇两天吧。”
祝闻撇了撇嘴,耸肩:“也行。”
“对了,”阮东旭想起来:“昨天发来的译本看过了吧?有无想法?”
祝闻看他:“你想我有什么想法?”
“我也不好说。”阮东旭靠着椅背,手里的笔在指尖花里胡哨的转着:“你要说Y组找漏了什么……就我们目前的情况看,非要说漏了哪里,也就是播报组了。”
祝闻颔首:“是这样。”
他偏头想了一下:“其实直播间……”
阮东旭头疼,打断祝闻:“先别直播间了,那边的性质又和播报组完全是两回事。”
“我知道,我就是随口这么一提。”祝闻偏头回应:“两个地方的职能体现完全不一样。播报组说到底还是为游戏做事,但直播间说实在的有些奇怪。”
阮东旭挥手:“是这么回事儿。”
他这几天有因为目前计算的、播报组的预估面积大过头做过一些设想。
但无论如何,如果那些大过头的、播报组用不上的空间是用来容纳观众的……又显得不太对劲,换句话说——这么想没道理,不对。
阮东旭拿笔尖在桌面上怼着:“就像你说的,播报组到底是为了游戏做事。但直播间吧,怎么想都有一种供人娱乐的感觉不是?你说直播间是之前死的玩家……”
“这点在终局的游戏进程上确认过。”祝闻插嘴。
阮东旭颔首:“游戏为了娱乐他们所以折腾我们?不太对,普通观众从重赛的投票分量上看没这么重要。不过要是再加上那些‘特殊观众‘——就有一票否决权的人,就未必不合理了。”
“等找到播报组的位置再看吧。”祝闻耸肩:“反正硬想是没什么用的。”
倒是另一个问题……
祝闻想不通:“译本上应该不会有翻译问题。”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确定内容大致信息传达无误,那边是不会把东西传给他们的。
祝闻看阮东旭:“那个‘早就超时了’的说法,才是比较瘆人的。‘早就’是多早?”
阮东旭“哈哈”一声:“总不能是现在。”
祝闻想起什么,摇头:“不好说。”
阮东旭看了他一眼。
“诺。”祝闻从仓库拿出「逃课卡」,“游戏给过我一张,顺便说了点垃圾话。”
阮东旭发笑:“让你滚怎么是垃圾话?你这一路过来让你滚的人少了?”
祝闻非常坦**:“话是这么说。”
不过他说的垃圾话不是这句。
祝闻耸肩道:“之前我和季霜跟游戏聊过几句,游戏的态度挺奇怪的。再加上那本日记……逃课卡会不会是什么暗示?”
阮东旭瞪眼:“什么暗示?暗示我们虽然这一场说是说有3个月,但事实上只给我们逃课卡时限上的12小时?”
祝闻偏头思索了一会儿,“倒像是游戏会干的事。”他两手一摊:“参考终局。”
阮东旭裂开了,按着额角:“没根据的事先放一放,别搞自己心态。”
祝闻比大拇指:“我的逃课卡是按批发算的,现在血压非常稳定。”
阮东旭:“……”嘶——
有道理。
祝闻往椅背上一靠,转而道:“不过这些问题现在确实只能先保留了,这几天停一下的话……刚好可以专注文职,先帮着把工作人员的分组全部整理好。”
阮东旭一乐:“定了?叫停找‘碎片’的事了?”
祝闻颔首,很快又摇头:“目前看,还真不是我们喊停就能停的,但总归是个措施。”
现实世界再怎么风言风语,也不过是传闻而已。
但如果游戏后.台再有工作人员成为“《乐园》碎片”的一部分,那肯定要搞狂暴的。其实搞狂暴也无所谓,不过不能是现在。
阮东旭颔首:“也是。”
他起身去厨房关火,边走边说道:“反正你今天这一通瞎折腾,也算是有进展,至少游戏给你整不会了。”
祝闻直起身,字正腔圆:“确实。”
随后,他宽容道:“是时候让游戏缓两天了。”
阮东旭:“……我替游戏谢谢你。”
祝闻:“不客气。”
阮东旭:“……”
他不往下说了,这事儿代入玩家能乐死,代入游戏简直见者伤心闻者流泪。
于是,阮东旭转而问:“你季霜呢?”
祝闻看了眼时间:“待会儿就回来。”
阮东旭:“那成,等她回来再开饭。”
祝闻:“OK。”
……
接下来的几天,祝闻没再有什么动静,而是和所有执行官一起重新分配了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分组问题。
这件事做起来比想象中的容易很多,工作人员们甚至不需要一个解释就会照着危机应对部门的意思去办。
这种近乎顺从的配合来自于底层工作人员们长年累积下来的、对危机应对部门的敬畏与过去每一次对指令严格遵守的惯性。毕竟对于他们而言,上层的工作他们没有办法参与、也未必有兴趣参与,所思所想不过是期望保住自己的积分。这样一来,就算没有更好的事情发生,至少还能做到“维持原样”。
“再等几天。”
祝闻刚接完电话,走进办公室道:“舒书这几天忙着做空中飞人呢,照这个进度下来,能源供给的位置最多再有一周就能找到。当然,这是运气好的情况。”
季霜笑着抬起头:“如果运气不好,舒书也算是公费环游世界了。”
毕竟如果真的等都排完了,最后去的地方才是能源供给装置所处的位置,那也是倒大霉了。
祝闻同样在笑,点头:“确实。”
“还有个小事,”
他在季霜对面坐下,看了眼季霜面前操控面板上的内容,确定不是什么要紧事之后才继续道:“那两本日记已经全部翻译出来了。”
季霜扬眉:“怎么样?”
“和东旭哥说的差不多,”祝闻耸肩:“Y组当时的情况是,确实有两块‘碎片’在他们无论如何都找不到的地方。”
他暂时没提“超时”的事,毕竟现在能想到的有关时限的事只有游戏给的那张「逃课卡」,但这玩意儿祝闻有不少,如果是就不需要担心。
如果不是,那就是完全没有头绪,没必要现在就提上一嘴。
“这算是坏消息,毕竟我们也有可能会碰上。”祝闻摊手,但神情明朗:“好消息是,舒书确认过了,我刚才又去重新确认了一下。”
季霜:“嗯?”
祝闻:“日记的主人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过游戏后.台出现过大面积的破坏,也就是说,他们当时没有找过播报组的位置。”
季霜撑着下颌:“所以,就算我们的‘碎片’出现的方式和他们的不一样,也有可能会有‘碎片’在播报组?或者别的地方?”
祝闻颔首:“看样子是这样的。我之前听到消息,下意识觉得‘碎片’也许是出现在了他们的现实世界,他们才束手无策。现在看来,大概是在播报组。”
季霜“啊”了一声,摇头:“不论是会出现在现实世界、还是播报组,都算得上刁钻。”
祝闻:“是这样。”
手头上暂时没什么重要的事情,祝闻重新捡起了“寻找‘碎片’的碎片”的工作——简称:捡垃圾。
都是为了抢贡献值嘛。
不过这个工作的参与人员现在也进行了调整,不再允许曾经接受过游戏修复的工作人员参加。
他们需要尽可能防止意外情况出现,省的被游戏打个措手不及。
总之,虽然从裴文文这个个体上找到的唯一特性还未得到进一步的证实,但提前做准备总是没有坏处的。
“下午去场景里?”季霜换了个话题。
祝闻颔首:“反正没别的事。”
季霜:“我跟你一起去吧。”
祝闻:“也行。”
这几天是游戏内部自第三阶段开始以来,难得风平浪静的几天。没有某位祝姓执行官面无表情拆家的情况发生,第七块“碎片”也没有出现。
似乎经历过第三阶段刚开始时那半个月的兵荒马乱,游戏后.台经过反复调整,又恢复到了原来的节奏。
或者说,游戏后.台进入了一种较之过去要轻松的多的境地——玩家不再需要为游戏积分操心,后.台部分功能的瘫痪使工作人员进入了轮班制。
乍一看,确实挺好。
直到——
【恭喜玩家张洛琳、张钧泽、江亚斯、孙彤、孙意伟、金田秀一、李栋煦、Yvette·Hagelberg、Dheeraj·Ambedkar………………】
季霜抬起头,皱眉:“这么多人?”
祝闻没应声,皱着眉往下听。
【……………………找到“《乐园》碎片”】
【现进度:7/12】
【玩家祝闻暂居第三阶段贡献值第一】
【恭喜各位玩家在第三阶段中获得了阶段性进展】
【《乐园》祝各位玩家游戏愉快】
季霜知道祝闻不吭声在干嘛,转头确认道:“多少人?28?”
祝闻颔首:“是28。”
可喜的是祝闻依旧排在贡献值的第一位,毕竟前几个“碎片”所需的合成物中,有很多是他找回来的。
照这个进度下去,贡献值越往其他人身上零星分摊,祝闻被挤下去的可能性就越低。
但现在也不是为了这种事开心的时候。
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找“碎片”属于是束手无策之后,只能按照游戏的步调走的选项,优先级远低于他们准备端了游戏这件事。
祝闻低头看了眼时间,拉住季霜:“先回去。”
季霜低声应下,低头思索。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参与进第七块“碎片”的合成过程中,照理来说,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应该非常低。难道就这么刚好,这种可能性就被他们给碰上了?
季霜低头看游戏面板里的小群,苏盏说她还在查“垃圾场”的监控。
她收起思绪,和祝闻一起回去。
从场景到危机应对部门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祝闻和季霜回来的时候,所有人都还在各自的岗位上。
虽然距离第六块“碎片”的出现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但大家也都麻木了。
没有哪次“碎片”出现是会提前预警的,就这么猝不及防的,才是正常的。
“祝闻,季霜。”
两人刚踏进办公区,就被人叫住了。
会这么叫他们的,只有姐姐。
祝闻回过头,扬眉:“从苏盏那里回来的?”
姐姐点头:“出问题。”
她看了眼听到声音往这边看的工作人员,朝祝闻和季霜偏头:“去季霜办公室说。”
季霜扬了扬眉,点头应下。
直到关上了办公室的门,姐姐才熟门熟路的在季霜办公室里找到水、打开喝了一口,紧接着,她道:“‘垃圾场’的监控查过了,这次的合成物同样不来自我们之前收集到的东西。又或者说,按照‘碎片’出现的既定顺序,暂时还没有轮到我们之前收集到的东西。”
“我本来的意思去找到广播中说的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问问是不是他们……”姐姐说到这里,打住嘴放下手中的水瓶。
用力的按了按额角之后,她才继续道:“找不到人。”
祝闻皱眉:“什么意思?”
姐姐抬眼看他,也看季霜:“没有这些人,我抽查了几个名字,因为不确定游戏编号的关系、有重名。但是……都是死人。”
季霜:“死了?”
姐姐:“第二阶段死的。”
祝闻呼出一口气,见不见鬼的先另说:“‘碎片’呢?”
姐姐摇头:“还在找。指令已经发下去了,这种时候没人敢藏‘碎片’,只等什么时候有人找到了。”
祝闻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他们没再说话,低头各自想着此时此刻浮现在脑内的事情,又转而去查刚才广播中报到的名字。
除了那些发音拗口的名字,其余能一下查到的人当中,有重名且还活着的,要么联系核实过、同时有其他人证明他们确实没有找到什么特殊的东西;要么就是虽然活着,但是是普通场玩家、现在正在现实世界不可能参与进第三阶段。
直到游戏后.台的时间进入了晚上11点,依旧没有人上报任何有关第七块“碎片”的事情。
“会不会就是找不到的?”季霜想起那两本日记里的话。
祝闻颔首:“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数据库能查到确实有这么些人的话,不管是不是死人,至少能把范围确定在游戏内。这倒是可以轻松的认定,毕竟游戏从来不会把玩家尸体还回去。
不过“游戏内”这个范围,也够大的。
至于死人为什么能为第三阶段做出贡献,这还真不是一下就能想通的事情。
“再找找。”祝闻抬起头,往外走去:“我去确认那几个国外的名字,发音太拗口了光靠听拼不出来。你们先回去休息,不想休息就也找点事做。”
说完,他就出去了。
季霜和姐姐对视了一眼,也都起身离开了办公室。
…
…
现实世界
舒书这一个多星期十来天过的可算是有点太精彩了。
他几乎是马不停蹄的穿梭在世界各地的机场上,飞在天上的时间比脚踏实地的时间可少多了。
是以,最近的他特别怀念步行的感觉。
但现在可没有逛街的时间,他恨不得踩着风火轮走,能窜多快窜多快。
他们得尽可能的快一点,这几天几经辗转到达舒书手上的消息说明,游戏内的情况不太乐观。
似乎是进度卡住了。
而祝闻又在等他们找到能源供给装置,就算想另辟蹊径,也得等他们踩到预计的进度点。
“运气不好的话,”
舒书坐在车里,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陌生景色,整个人都快蔫儿了:“我们还得照这架势飞上个十好几天。”
“不至于不至于。”后座的同事笑道:“哪儿那么倒霉。”
舒书:“确实。”
他一直以来运气都还可以,至少不算最倒霉的那一类。
车子一路往前开出去40多分钟,游戏为茧房挑选的位置仍旧刁钻且令人恶心的贴心,坐落在几乎无人的密林深处。
舒书跳下车,掸掉眼疾手快跳到自己腿上的、说不出名字的虫子,走近茧房外围熟门熟路的挑了个好视角——继续找能源供给处。
一定有这样一个地方。
终局场景里有,他们这里就一定会有。
不远处的高眉深目的本地人朝这边投来不算太友好的视线,视线中又多少夹杂着怀疑与好奇。
这是这段时间经常会有的事情,毕竟这种便利的道具,没有接触过的人都会怀疑其真实性。
但这就不是舒书需要考虑的事情了,他只需要做,剩下的全交给负责交涉的人来解决。这样比较轻松,又或者说,这样才不算自己给自己找烦心事。
舒书不受其干扰,和从0组调过来的同事一同轮流查看各个茧房。
有人分担,这件事对眼睛的负担不再像原来那么重。
每10分钟一次轮换,舒书放下手,把望远镜抛给同事,转而道:“我去拿瓶水,渴死了。”
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对茧房的标号、可以无缝接上上一个人的进度。
同事没移开视线,只道:“帮我也拿一瓶!”
舒书扬声应了,往送他们来的车里钻。
10分钟一轮换,没有偷懒的时间。
如果确定这里也没有,他们才会勉强得到几个小时的空闲,用来等候航班的安排。
舒书坐进车里翻出水,拧开喝了一口后原地放空了几秒,摇了摇头起身下车,随后“砰!”的一声拉上车门。
“我操!————”
“叔叔!”
与车门闭合的声音同时响起的,还有同事的喊声。
舒书转过身,大步往回走:“怎么了?”
同事放下望远镜,眼里的喜色不敢透露、怕全是自己误会。
他把望远镜递给舒书,神情有些恍惚:“你看看,是、是不是这个?”
舒书连忙接过,朝同事所指的位置看去。
紧接着,舒书呼出一口气,“妈的,借我靠一下,人麻了。”说着,终于露出笑容。
透过作为道具的望远镜映在舒书眼里的,是一栋看起来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的茧房。可当他更加集中注意力去看,茧房内部的构造便暴露在舒书的视野中。
它不像祝闻和姐姐当时因为没放在心上,所以随口表述的“大号电池”那么随便。它散发着灼目的绿光,只能透过光影的变化看出它是一个长直的柱形。一路往下,直通地下四五层的深度。
舒书拍了拍同事,催促道:“快,去打电话。找到了!”
同事“诶!”的一声,低头去掏手机。
舒书许久没有放下望远镜,找到能源供给装置,就说明他们离胜利又近一步。
接下来……
如果交涉足够顺利的话,他希望可以接近那个装置看看。
风险也许会比想象的大,但是绝对有这个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