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节 安东都护府 求月票!
刘彻躺在凉爽的床榻上,听着身旁的汲黯,逐一念述,自地方郡国奏报而来的奏疏。书迷楼
自打怀化的事情,传扬至天下主要城市后。
从南到北,自黄河至长江流域。
交通发达,消息传播快的直道两侧和长江黄河两岸的大小城市,都爆发出了规模不一的民众北迁潮。
大批大批的游侠、无业流民以及地方上的‘英雄豪杰’,纷纷北走。
直道上的治安情况,顿时恶化。
仅仅半个月,各地就报告了至少一百多起的因抢劫而发生的命案。
这些事情,无足轻重。
地方官就可以解决。
甚至,很多时候,不需要地方官出手‘有活力的民间组织’自己就把事情摆平,将罪魁祸首,扭送到了官府。
一时间,各地游侠纷纷成为了地方治安的维护者。
他们以严厉、残酷和冷血的手段,打击一切敢把爪子伸到他们的地盘的外来户。
让许多商户跟富户顿时觉得,自己的保护费没白交,关键时刻还是本土本乡的豪杰靠得住。
许多原本籍籍无名,甚至被人厌弃的游侠,一夜之间,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成为了众口称赞的‘侠客’。
对刘彻来说,真正麻烦的是南方地主跟官僚们的怨声载道。
尤其是齐鲁地区。
现在,尚书台就堆满了来自齐鲁的官员、士绅以及名流的奏疏跟请愿书。
能把奏章跟书信,直接塞到尚书台的人,可想而知,都不是什么一般人。
这些家伙,一口一个‘高祖制法,编户齐民,以令民自得其所’‘今奸邪蛊惑,使民心浮躁,而地方官弗能制,社稷有倾覆之危。国家有萧墙之祸’大声疾呼‘请陛下收关津之防,用非常之法’。
嗯,这个时候,他们倒是不顾忌什么秦法啊无道啊什么的了。
只是……
刘彻凭什么听这帮渣渣忽悠?
这些素来只会嘴炮。拼命剥削跟压榨佃户以及平民,恨不得将当地百姓全部变成自己的家奴的贪婪之辈。
若非刘彻顾忌舆论的声音跟齐鲁地区的特殊情况,刘彻早就想收拾这帮渣渣了。
“全部留中……”听完汲黯念述后,刘彻连想都不想,就下达命令。
“全部留中……”汲黯微微一愣。然后就恭身道:“诺!”
全部留中的意思,汲黯当然知道。
这其实跟‘把它们丢到垃圾桶里去’差不多。
历来,被皇帝留中的奏章和地方名流的上书,基本上连归档的资格都没有,统统会被丢进尚书台的那几个库房里发霉,然后,在某一天,被几个小宦官拿去当柴平壤令及朝鲜君以及韩王萁准,命他们做好接受民众及安置工作!”
“诺!”汲黯点头,领命而去。
这也算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权宜之计吧。
汲黯走后,刘彻就坐到一张案几前,对左右吩咐:“笔墨伺候!”
左右宦官立刻取来笔墨纸砚。
刘彻提笔,在纸上写下一道诏书,吹了吹墨迹,然后盖上天子行玺,交给王道,吩咐道:“拿起送去丞相府跟大将军官邸!”
这是一道制书。
左传说:周之王,制礼也。
荀子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后来的盐铁论也说:故王者之制法,昭乎如日月。
简单的来说,制书跟诏书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有当官的能看到,是宣告百官,制定礼法制度或者设立有司部门的皇帝命令,后者是公开宣布,昭示天下,通行全国的皇帝命令。
半个月后,这道制书,抵达新化城。
怀化郡郡守护濊将军薄世率领怀化文武百官及濊人贵族在其官邸,跪接这道命令。
“朕闻之,昔者,禹皇分九州而治天下,夏后因此王天下六百年;汤武分封,由此享国数百年;及文王用礼,武王用德,周室以此王天下八百年,今朕慕三代先王之治,追尧舜之德。令臣怀化郡郡守护濊将军世为安东都护府都督,镇抚怀化、真番、韩、沃沮全境,下置五都尉:以臣堂邑候世子臣须为怀化郡尉兼任西部都尉;以臣隆虑候怀化令蟜为西北都尉;以臣朝鲜卫尉张羽为朝鲜都尉;以臣朝鲜中尉安国为韩国都尉;以臣次公为北部都尉。卿等当明朕意,用太公之志,化夷为夏,护吾中国苗裔!”
宣令的使者,就是义纵的小弟张次公,这次也被刘彻打发来怀化镀金了,顺便,挂个北部都尉的头衔,实际却是带着一千多号的羽林卫士卒来这里盯着怀化全境的金矿开采跟移民安置工作,防止陈蟜陈须兄弟玩脱。
为此,刘彻给了张次公一道‘便宜行事,可不经朕命,即剥夺陈须陈蟜职务,押解长安’的命令。
当然,陈须兄弟要是干的好,刘彻自也有奖赏。
除此之外,这道制书最大的作用,其实就是明确了设立都护府这个中国历史上威名赫赫的殖民机构。
在汉唐两代,西域都护府之类的都护府,其实就是中国王朝对外扩张跟殖民的急先锋。
鼎鼎大名的班超,投笔从戎,以不过两三千人的西域都护府,借力打力,在西域为东汉王朝的扩张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盛唐时期的都护府,直接越过葱岭,把中国的兵锋推进到了中亚,昭武九姓什么的,其实就是中国的保护国跟属国。
若非李隆基犯二,以当时的情况跟唐军的战力,哪怕再来三个坦罗斯,唐军也能把绿绿反推了。
如今,刘彻将整个怀化以及朝鲜、韩国真番,统统纳入安东都护府,就是想试验,类似都护府的殖民体制是否符合现实需要。(。)
ps:
月票榜雪崩,又被**了,紧急求各位提供火力支援,最好来一次全地域覆盖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