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计划或方案应紧密围绕研究目的来制订。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研究课题的具体名称
研究课题的名称即研究题目,必须简单、具体、确切,要对研究的任务或所要解决的问题作明确表述。
(二)前言
前言部分要写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问题的提出:方案中首先要说明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问题的背景如何,是从实际工作中产生的还是从理论中提出的,或是理论与实践共同提出来的。例如,“幼儿肌肉力量训练”这一研究问题的提出就属后者。研究者要阐明本研究的意义。
其次,研究综述:扼要地将前人对本课题有什么理论及曾经进行过什么研究作出述评,在此基础上,说明研究者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最后,确定研究任务,陈述假设。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主要涉及研究场所的选择和研究对象即被试的选择。根据研究任务和目的来考虑:研究场所是在一个园还是两个园进行?选择什么类型的幼儿园?是抽样选择研究对象还是利用现有班级?怎样抽样?研究样本的容量如何?怎样分组?是按年龄还是依性别分组或是混合分组?等等。
2.研究方法
主要是对收集事实材料的方法作出选择和确定。研究者要认真考虑本研究预计从哪几方面入手、采取哪些研究手段。写出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又需哪些辅助手段。对每一种方法的运用都要仔细考虑,写出较详细的设计。例如,采用观察法,要列出观察提纲,明确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记录哪些内容等。
在“6岁独生幼儿与非独生幼儿友好交往关系的认识与行为实验”中,研究者要了解幼儿在自由游戏中友好交往的行为表现,其方法是这样设计的:在自由游戏时间,对每名被试分别在游戏开始、中间和结束各观察一次,每次10分钟。将这三次观察分别安排在间隔的日子中进行。记录这样一些内容:
(1)被试玩什么游戏?是独自玩还是与小朋友一起玩?
(2)游戏中被试与小朋友的关系如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能友好地玩多久?有没有另选其他活动?原因是什么?
(3)游戏中出现了什么矛盾?被试对矛盾持什么态度?矛盾如何解决?
(4)被试幼儿对别的小朋友遇到的困难或发生的行为问题采取什么态度?是关心、积极帮助解决问题,还是不关心、无动于衷,甚至幸灾乐祸或支持不友好行为?
如果是教育实验法,就要考虑如何操纵实验因素、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的干扰,计划中要写明须做哪些实验、如何设计情境或是通过什么活动方式来进行、进行多少次、每次进行时的要求如何等。如果是调查问卷或采用测查法,要拟出问题题目并设计测查、提问的方式。
方法的设计是研究计划的关键,必须周密地考虑、认真详尽地设计,要注意根据研究课题、研究目的来选择适宜的方法。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确保所需搜集的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并能全面地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方法的设计还包括确定适宜的检验研究效果、假设的观测指标和评定标准。
3.研究所需要的材料
包括必要的设备、器材、材料、测查工具等。
4.材料的整理与统计方法
在设计研究方案时,对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也应预先考虑,确定用什么方法收集的什么性质的资料适用于哪种统计方法或公式,以便使研究能够顺利进行,并能获得可靠的结论。
(四)研究步骤与时间分配
即明确整个研究进程需要多少时间(如1个月、3个月、半年、1年等),各个步骤或环节需多少时间。如果是协作性研究,还须明确分工,确定各环节的工作内容,限定完成时间,明确负责人。
教育科研计划或方案大体上包括以上几方面内容,写法应当是扼要的、提纲式的。计划是行动的纲领。计划制订得越周密、完善和充分,研究就越能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然而,由于研究者经验不足、预见不周,有时也会出现计划不如变化的情况,研究者还需要随研究工作的进展,根据实际需要,对方案加以补充、修改,增加或减少一些内容,改变一些方法,以保证收集到较准确、客观、真实的材料,使研究能够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