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林区分制以前,大部分区域属于房县和竹山。胡崇峻整理的《黑暗传》,其中《天地玄黄》的三个原始抄本中,有一个就是在房县松柏镇发现的。但到了房县,宣传部同志告诉我,《黑暗传》是人死后唱的"丧歌",一般人平时忌讳唱。过去当地民间有专职歌师,现在大多都死了。即便是有一两位还活着,也都住在非常偏远的高山上,很难找到。

从地图上看,神农架林区不仅路途遥远,而且人烟更加稀少。没有人的地方,自然就很难找到我所期待的那种人文气息。于是,只好从房县转道竹山。

天晴了。一堆一堆的白云却落在山岭之间,不忍散去。

天空下是形状怪异的山岭。山岭上面,是漂浮着蒙蒙灰雾的天空。

路,就在山与山的脊梁上盘绕。

从房县动身时,车上就没有几个人,到了竹山县城,从车上就下来了三个人。

那么,在远古时代,在唐宋以前,这里到底能有多少人居住呢?

从背包里,我又取出了《黑暗传》:

盘古分了天和地,

又请日月上天庭,

又收黑水平天下,

重创世界万物生。

远古神话故事里所残留的我们的童年记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那个时候,天地混沌,人烟稀少,猛兽出没,灾难频繁。没有更多的生活可以享受的人类,便凭借自己仅有的想象,追寻自己的过去,呼唤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挽救自己时时都处于险境的生命,并苦苦祈祷有一种幸福能够突如其来。

这就是神话诞生的最初原因。

神话,缘于人类精神自娱。

到了竹山,竹山县文联主席华赋桂的观点,印证了我的臆想。

神农架一带过去地广人稀,山大林密,交通十分闭塞。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考察秦巴山区地域文化时曾发现,在鄂、渝、陕交界的秦巴山区高峻山顶上,还有处在洞居穴栖时代的人。高大的山岭隔绝了人与人的交往,到现在还是东一户,西一户分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山民,平时很少往来。只有遇上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才能为山里人提供一个聚会的机会。于是秉承了古代巴人能歌善舞遗风的山里人,便以对歌的方式说史、讲故事,自娱自乐,相互交流。所以在竹山、房县一带,到现在还有不少民歌村。

《黑暗传》则是只能在人死后守丧的时候唱的丧歌,而且还要有丧鼓相伴。

头顶天,脚踏地,

来到孝家大门前。

孝家门前搭高楼,

搭的走马转角楼。

四道高门在四方,

一道中门在高堂。

打开东门好跑马。

打开西门好耍枪,

打开北门召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