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仰韶村

中国田野考古工作始于何时?

我没有详究。但是在位于秦岭东延部分,河南省三门峡境内仰韶村古文化遗址被发掘之前,国外考古界曾经断言"中国无石器时代文化"。这个看起来只是一个极简单的否定句,多少年来却像一根芒刺,扎在中国考古界心中。直到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我国考古学家袁复礼,在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中国考古界才第一次挺起腰杆理直气壮地向世界宣布,在距今五六千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河南省渑池县境内的仰韶村,不仅生活着一支非常强大的原始氏族,而且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黄河流域远古文明。

去仰韶村那天早上,豫西山地被一场大雾笼罩着。从三门峡一带绵延而来的崤山,在云山雾海里直奔洛阳而去。潮湿的大雾落到地上,河谷和山坡都湿漉漉的。公路上匆匆行走的行人已经换上了秋装。

从地理意义上讲,河南境内的伏牛山、熊耳山和崤山,都属秦岭山系。东汉建都洛阳,就是看上了伊川盆地既有左青龙崤山和右白虎熊耳山护卫,又有洛水为龙脉的帝王气象。公元前627年,晋襄公在陕县东利用崤山天险,伏击并全歼秦军,创造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伏击战战例--秦晋崤之战。

那场被后世军事家认为是巧用地形打伏击战典型案例的战争,表面上看起来晋占了便宜,但秦晋之盟从此破裂,晋国因此陷入长期的战乱之中,最终被秦所灭。

渑池县城浸泡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之中,街道上积水横溢。

没有去仰韶村的公交车,几次讨价还价之后,30元租了一辆出租车。

司机没有跑过仰韶村,一路上边走边问,才从积水成潭的山道上到了仰韶村附近。

这里是崤山支脉韶山山区。山岭绵延,沟壑纵横,有很深的黄土层。幽深的沟壑里,平缓的山坡上,长满了茂密的玉米林。

问起仰韶遗址的情况,中年司机只是淡淡地说:"那地方,只有搞研究的人才去。俺们看不懂。"

前一天晚上一场大雨,仰韶村前的公路裂开一道大豁口。车刚到那里,一位老人便热情地跑上来问:"是看文化的吗?路断了,不好走。俺给你带路。"

没等我发话,老人拉开车门,就钻了上来。

从车窗可以看到,旁依着山坡的仰韶村前,有一座高高的纪念碑。我们问那是不是仰韶遗址。老人说:"不是。看文化要到村北面。"

到了住着几户人家,恶狗守门的地方,老人招呼车停下来。

下车一看,四周是一片庄稼地,郁郁葱葱。一块沉陷下去的坑地上栽满了花草。依着土崖建起一排普普通通的平顶房。前面树起一块石头上,刻着"仰韶文化遗址"几个字。

六十多年前让世界震惊的仰韶文化遗址,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

就在我疑惑不解的时候,老人已经招呼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打开了陈列室的门。

依着**着土层建起来的一排平房里,摆着一排玻璃柜。里面摆放着些石刀、石斧之类的石器,还有一些仿制的陶罐、陶碗一类的陶器。陶器上的宽带纹、网纹、鱼纹图案,倒确实是仰韶时期的风格。猩红的红烧土,配以各式各样记录着原始人梦想的精美图案,再加上在仰韶村这个具有特殊文化含义的地方,与这些象征并代表了华夏民族所经历的一个时代的物品相遇,我感到梦与美的极致,也只有在仰韶文化时期那些红烧陶器上,才是最完美的结合。

美是伴随着人类诞生才出现的。而且天地之间最美的东西,都是在不经意之间产生的。五六千年以前,我们的先祖在这些陶器上留下这些几何图案的那一刻,也只是一种**和渴望,让他们在表达与诉说中完成了对一种情感的描述。

然而,本来就简陋的陈列室,陈列品实在太少了。我有些失望地问老人:"仰韶遗址就是这个样子?"

老人指着**的土崖说:"这就是文化层。你自己看吧。"

**在陈列室的土层,确实有一层接一层的夯土层和红烧土层。据我后来见到的资料介绍,已经发现的仰韶文化层东西长900米,南北宽300米,总面积30多万平米,而且文化土层厚度有两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