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天的磋商,双方就加深彼此的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的一致性意见,张国栋觉得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曼海姆是一座大学城,所以他试探性的提出了双方互派技术人员在彼此的学堂学习的建议,没想到Hasso Plattner也非常感兴趣。
龙腾的IT大讲堂已经搭建起来了,里面讲的都是一些龙腾最近研究的新方向,或者说准备提出的新的理论,在这里面基本上都是龙腾最顶尖的工程师和技术专家在进行思想的碰撞,让彼此都知道别人在研究什么,看是不是对自己的课题能够有所帮助。
这和普通的学术沙龙又不一样,学校的学术沙龙基本上属于某些教授或者说高层次的研究生向同事介绍自己最近看了一些什么书,或者说发现了某些国际上研究的新热点,自己准备怎样和这些新热点接轨。基本上,学校很难做出有开创性的工作来,因为他们属于闭门造车的形式。当然,这更多的体现在中国后世的大学里面。由于教育产业化,人们都向着利益出发,所以教授们根本就没有把精力放在学术上,据说某大学的教授在申请的几十万的国家自然基金后,研究的操作系统基本上就是将Linux的内核稍微改了一下名字,变量都没有改掉多少。
龙腾的这个沙龙,由于参加的都是科研第一线人员,他们熟悉最新的技术发展,熟悉最新的工具,而市场调研人员又定期的将市场动态反馈给他们,所以在这里面碰撞的结果往往是新产品的产生。
SAP的管理层也听说了龙腾的IT大讲堂的神奇,所以能够拥有这么一个机会他们也是非常乐意的。而平时他们的学院进修都会选择曼海姆大学,现在多一个学习的机会,这对他们来说当然是件好事情。
而龙腾也是一样,平时国内.最牛的就是清华大学了,但是清华北大的顶尖的计算机教授也比不上龙腾的科研人员,毕竟龙腾的这些人可是在院士手下做事情的,那进修就没有了方向。虽然也可以选择MIT这之类的学校,但培养难度过大,培养周期过长一直困扰着任正飞他们。现在能够有曼海姆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他们当然乐意了。
曼大在德国只是中等规模的大.学,但其经济学和社会科学专业历史悠久,教育水平久享盛名。选修企业管理,国民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多达6500人。曼大的企业管理专业在德国声望极高,在教学内容上偏重数理分析。
曼海姆大学也是一所国际化.的大学,大约每十名学生中就有一名外国学生。它还有众多国际教育项目,如跨地区国际商务专业,欧洲商务硕士以及双学位制等。
这样一来,龙腾的中层管理人员都可以来曼大进.行进修,随着龙腾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拥有高素质的管理层是件必须的事情,如果每年能在曼大获得十来个MBA的进修资格,这个钱张国栋是愿意出的。
最终,历史的进程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改变,中国队.以超过第二名美国队三十分的巨大优势获得了本届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团体第一名,而紫缘更是以满分的成绩获得了单项金牌,让本届中国队一炮而红。虽然还比不上84奥运会上许海峰零的突破,但也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拿到了头名的紫缘自然是向张国栋撒娇了,张.国栋也乐意带着她到处玩几天,不过一份国内的电报却让本来准备在欧洲多转转的张国栋不得不提前返国,拜访德意志财团的事情也不得不随之被打断。
电报是美国著.名的GNU计划发起人Richard Stallman发过来的。原来在开发属于自己的Linux操作系统的同时,龙腾也向市场上发布了一款用于教学或者说初学者学习的免费版本的类Unix操作系统,MiniY,以区别于Minix。
Minix原来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Vrije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Andrew S. Tanenbaum教授所发展的一个类Unix操作系统。全部的程序码共约12,000行,并置于他的著作Operating System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ISBN 0-13-637331-3)的附录里作为范例。Minix的系统要求在当时来说非常简单,只要三片磁片就可以起动。
全套Minix除了起动的部份以汇编语言编写以外,其他大部份都是纯粹用C语言编写。分为:内核、内存管理及档案管理三部份。
而Minix是在1987年发布的,当时这个系统的发布给了很多人广泛的震动,龙腾的Linux开发小组也正是受到了Minix的启发才开发出Linux的,原本历史上,Linux的出现,最早开始于一位名叫Linus Torvalds的计算机业余爱好者,当时他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学生。他的目的是想设计一个代替Minix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可用于386、486或奔腾处理器的个人计算机上,并且具有Unix操作系统的全部功能,因而开始了Linux雏形的设计。
而后张国栋让龙腾的开发人员又开发了一款简洁版本的Linux命名为MiniY,大量使用了GNU软件,包括了shell程序、工具、程序库、编译器及工具,还有许多其他程序,由于在功能上MiniY要比Minix强大很多,所以很快就风靡了欧美大学校园。
GNU的Richard Stallman正是基于这一点,想要邀请龙腾参加一项研讨会,以筹备一个新的组织Open Source Initiative。历史上1998年2月,OSI由Bruce Perens及埃里克.斯蒂芬.雷蒙等人创立,当时网景公司为了与微软的IE浏览器竞争,将他们的旗舰产品网景浏览器发布成自由软件。
而GNU的理念也是OpenSource,但是Richard Stallman发现人们误解了他关于Free的定义。GNU计划,是由Richard Stallman在1983年9月27日公开发起的。它的目标是创建一套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Richard Stallman最早是在net.unix-wizards新闻组上公布该消息,并附带一份《GNU宣言》等解释为何发起该计划的文章,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要“重现当年软件界合作互助的团结精神”。
GNU是“GNUs Not Unix”的递归缩写。Stallman宣布GNU应当发音为Guh-NOO以避免与new这个单词混淆。UNIX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商业操作系统的名称。由于GNU将要实现UNIX系统的接口标准,因此GNU计划可以分别开发不同的操作系统部件。GNU计划采用了部分当时已经可自由使用的软件,例如TeX排版系统和X Window视窗系统等。不过GNU计划也开发了大批其他的自由软件。
为保证GNU软件可以自由地“使用、复制、修改和发布”,所有GNU软件都在一份在禁止其他人添加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授权所有权利给任何人的协议条款,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这个就是被称为“反版权”的概念。
1985年Richard Stallman又创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来为GNU计划提供技术、法律以及财政支持。尽管GNU计划大部分时候是由个人自愿无偿贡献,但FSF有时还是会聘请程序员帮助编写。当GNU计划开始逐渐获得成功时,一些商业公司开始介入开发和技术支持。当中最著名的就是之后被Red Hat兼并的Cygnus Solutions。
其实Richard Stallman宣传的Free并不是说免费,虽然可以OpenSource,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免费的理由,任何劳动都是必须要获得回报的,所以他定义的Free其实是一种自由,也就是说可以将OpenSource的软件自由的进行修改,以满足自己需要的功能和目的。
所以,他打算专门再成立一个机构,完全用来开源,也就是说免费,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免费和自由的使用这些开源项目。由于历史上获得很大成功的功能强大的文字编辑器Emacs,C语言编译器GCC,以及大部分UNIX系统的程序库和工具都还在完善过程中,他希望龙腾能够将MiniY捐献该组织,以作为组织的启动项目。
将电报仔细又读了两边的张国栋真是想兴奋得跳起来,任正飞他们可能不知道OpenSource的重大意义,可是想想后世的IBM对开源的支持,捐献给了开源组织不少项目后,在其中是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的。
无论怎样,一个公司的智慧是不可能是世界碰撞的,而开源碰撞出来的火花完全可以使整个龙腾获得巨大的利益,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市场上。从这些开源项目上完全可以借鉴吸收,然后消化,生产属于自己的封闭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