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晚上之后,章晓慧母子就搬到了路新平家居住。徐浩天进入新的初中,因为他是班上年龄最大的一个学生,被老师任命为班长。他学习努力、做事认真,很快就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同学的喜欢,性格也一天比一天开朗起来。看到儿子的人生逐渐步入正轨,章晓慧的心情自然是可喜的,路新平也很高兴。
然而,两个月后的一天,徐浩天脸色阴沉地回了家,晚饭都没吃,就把自己锁在了房间里。章晓慧和路新平猜他在学校里遇到了什么事,轮番去敲门询问。一个多小时后,徐浩天打开了门,章晓慧把儿子拉到沙发上坐下,问他怎么了,路新平坐在他们母子俩的对面。
软磨硬泡了半个多小时,徐浩天才终于说出原委:这段时间,同学们都有点疏远他,甚至有点害怕他。一开始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后来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他才找到跟自己关系最好的一个同学询问,这个男生问了他一个问题——“你到底是不是小说里的那个吴昊天?”
徐浩天莫名其妙,问谁是吴昊天。那同学支支吾吾,说你自己去看小说吧。徐浩天拉着他,让他把话说清楚。那男生说:“你去网上搜吧,现在很火的一本悬疑小说,叫《切除》。你看了那小说,再看看下面的评论。”
徐浩天说到这里,路新平明白了,问道:“那你刚才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就是在网上看这部小说?”
徐浩天点了点头。路新平又问:“这小说讲的什么?”
徐浩天说:“你自己看吧。”
路新平和章晓慧狐疑地对视了一眼。路新平走进书房,打开了笔记本电脑,在搜索栏输入“切除”两个字,网页上显示出了这部小说。他点击进去,开始阅读。
看了半个小时后,路新平目瞪口呆,全身的血液一阵阵涌向头顶。
这部小说讲述的故事,跟他们几个月前经历的事情几乎一模一样。一个长期被丈夫家暴,饱受折磨的女人,在偶遇自己的大学同学后,把自己的悲惨遭遇告诉了他。之后,俩人密谋了一个“完美犯罪”的杀人计划,利用有自闭症的儿子,杀死了这个男人。而犯罪手法,几乎跟几个月前发生的“割喉事件”如出一辙:也是发生在一家外地人开的夜宵店、利用几个小混混为幌子、冒充小混混的杀手将男人割喉……而小说的结局暗示,凶手就是女主角的儿子,一个叫“吴昊天”的14岁男孩。
快速看完这个故事后,路新平紧接着看了下面的书评。他看到了这样一些评论:
这个故事,就是根据几个月前发生在南玶市的“割喉事件”改编的吧?
对,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作者本人就是警察,这肯定是她亲手破获的案件。
小说中的“吴昊天”的原型,叫徐浩天,名字几乎是一样的!
天哪,这个徐浩天,现在就在南玶市六中读书!!我儿子跟他是同班同学!!他真的是杀人凶手?!那我儿子绝对不能跟他在一个班读书了!
快点转学吧,跟这样的人在一个班读书,太危险了。
虽然小说中的男人的确是个恶棍,但亲手杀死自己的父亲,这也太狠了。
这个小孩现在还在读书?不应该被抓起来吗?
建议南玶市的朋友,人肉一下这个徐浩天,如果他真的是杀人凶手,一定不能让他继续在学校读书了。就算是未成年人,也应该进少管所呀。
……
路新平看不下去了,他气得咬牙切齿,立刻搜索了这个笔名叫“亦兰”的女作家。看到作者的简介和照片后,他明白了——这就是那个叫陈娟的女警察。
路新平怒气冲冲地走出房间,跟迎面走来的章晓慧目光相接。从章晓慧忧心忡忡的眼神中,路新平猜到她刚才也在手机上看了这篇小说。
“这个女警察太过分了!居然把这件事写成了小说,而且捏造事实!徐宏达……根本就是不是浩浩杀的!”路新平愤然道。
“可人家写的是小说呀,又不是新闻报道,况且文中的地名、人名全都是用的化名……”
“她用的化名——特别是‘吴昊天’这个名字——跟浩浩的名字也太接近了吧?地名亦是如此。这分明就是故意引导读者把小说和现实中的事联系起来!这是对我们,特别是对浩浩的诽谤、污蔑!我们可以起诉她的!”
“算了,新平,对方是警察,如果事情闹大了,对我们没有好处的。”
“警察又怎么样?警察就可以随意捏造事实、诽谤造谣吗?你看这篇小说下面的评论没有?很多人已经认定小说中的‘吴昊天’就是浩浩了,这对浩浩来说,影响非常恶劣!”
章晓慧始终有些心虚,她小声说道:“可是这件事,我们毕竟不算是完全清白的呀。如果闹起来,警方再次介入调查……”
“但是晓慧,你想过没有,现在所有人都认为小说中的原型就是我们,如果这种时候,我们不作出抗议和反击,就等于默认了此事,反而会给人一种做贼心虚的感觉,时间长了,就成了一个既成事实。浩浩会永远背负弑父的罪名,你希望这样吗?”
章晓慧沉默了,然后摇头。
路新平抱住她的双肩:“所以说,我们必须起诉这个女警察。虽然这样一来,的确会把事情闹大,但至少给人的感觉是,我们是不怕跟警察对质的!只有这样,才能还浩浩一个清白!”
章晓慧思考了很久,说道:“好的,我明白了,新平。”
第二天正好是周末,路新平去往一家律师事务所。一个资深律师接待了他,听完整件事的起因经过,这位律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在电脑上快速地浏览了一下这篇小说,然后对助理说:“你马上把这篇小说通过各种方式复制、截屏以及打印出来,保留证据。”
助理立即去办了。路新平问道:“姜律师,看完这篇小说,您是不是也认为,这个作者侵犯了我们的名誉权?”
“我认为是的。”律师说,“首先,这位警察在几个月前,经手了这样一起案件。也就是说,她是百分之百知情的,不存在巧合的问题;其次,这起案件至少目前来说,是没有找到凶手,也没有跟任何人定罪的,所以即便是警察,也不能公开表示或者暗示,谁是此案的凶手;第三,我刚才看了她写的这篇小说,虽然地名、人名都是化名,但故事情节跟案情几乎完全一样,再加上作者本人的警察身份,以及‘吴昊天’这个颇有暗示性的名字,都难免让人跟现实中的人和事产生联想;第四,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件事现在已经对徐浩天造成恶劣影响了,而对方只是一个14岁的未成年人。你知道吗,法官在判决一起案件的时候,会以实际造成的影响来作为参考和判断。如果这件事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徐浩天——包括你们——的名誉和生活,对你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那我们胜诉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听完律师的一席话,路新平十分兴奋,说道:“好的,姜律师,那我就全权委托您帮我打这起官司了!”
两天后,姜律师所在的事务所向南玶市中级法院递交了诉状,起诉南玶市公安局一名叫陈娟的警察,用小说的方式诽谤未成年人,侵犯了对方的名誉权,对其心理和生活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法院了解情况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在三日之后,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到了对方当事人——也就是陈娟的手中。
南玶市公安局的局长从法院的朋友那里获悉了此事,十分重视。虽然这只是一起民事诉讼,但警察被起诉这样的事情,毕竟是很少见的,而且还是自己手下的一名警察。于是,局长在网上找到这篇小说,粗略看了一遍。之后通知陈娟,让她立刻到自己的办公室来一趟。
陈娟当然知道所为何事,她昨天就收到诉状了。来到局长办公室,局长拉着张脸说道:“陈娟,你利用工作之余写小说,这个我不反对,但是你把还未破获的案件随便杜撰结果,写出来发表,难道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现在人家一纸诉状把你告上法庭,对你个人,对我们整个南玶市公安干警的形象,都会造成不良影响。你也是工作十多年的老警察了,怎么会出这种问题?”
陈娟有些不服气地说:“局长,你都说了,这是小说,又不是纪实文学。我用的也全都是化名呀。”
“可现在是网络时代,你的警察身份,读者们会不知道吗?加上你写的这起割喉案,就发生在几个月前,网上的读者——特别是南玶市的人——当然会对号入座,觉得你是在含沙射影。关键是,你把凶手写成是被害人的儿子,一个14岁的少年,更是敏感。这可是未成年人呀,现在还在学校读书,你看看网上的评论,很多家长已经联名要求学校开除徐浩天了。你能说这事没对人家造成影响吗?”
陈娟抿着嘴唇沉吟一刻,说道:“局长,这起案件的结果,不是我随便杜撰的,凶手真的是徐浩天!”
“有证据吗?如果你能证实这一点,那就提起公诉,让法院给徐浩天定罪呀,干嘛拖到现在呢?”
“这起案件,是三个人合谋的。幕后主使是那个叫路新平的医生,他非常狡猾,利用徐浩天的自闭症作为掩护,精心策划了这样一起‘意外事件’。我并不是没有认真调查,只是他们串通一气,死者又没法开口说话,所以……”
局长摆摆手,示意她不必说下去了。“你说的这些情节,我都在你小说里看到了。我也相信,这有可能是事实,毕竟你是经验丰富的警察,之前也破获过很多大案。但问题是,你跟我解释没用,你得拿出确凿的证据来,才能给他们定罪呀。”
陈娟:“好,那我申请现在就把徐浩天带回来,进行审问。”
局长:“你现在已经被人家告了,按照回避制度,你不能再参与这起案件了。”
陈娟:“没关系,这件事可以由别的同事来办。同时,我申请用测谎仪对徐浩天进行测谎,然后请省上的测谎专家配合调查。我相信,只要施加一定的压力,就能让徐浩天坦白交代!”
局长:“如果你这么有把握,为什么几个月前不这么做呢?”
陈娟:“因为几个月前,徐浩天是一个一句话都不肯对陌生人说的自闭症患者。但最近这段时间,我通过多方调查,得知他去学校上学了,并且担任了班长的职务。班上的老师和同学都可以作证,他的自闭症已经彻底好了。意味着现在审问他的话,他不能再用自闭症来当幌子!一旦没有了这块挡箭牌,我相信一个14岁的孩子,不可能有多好的心理素质,他在接受测谎和审问的时候,一定会露出破绽!”
局长思考了一刻,说道:“陈娟,我可以把省上的专家请来配合调查,也可以对徐浩天进行测谎,然后试着攻破他内心的防线。但是我问你一句,你真的能肯定,徐浩天百分之百就是凶手吗?如果一系列调查之后,发现他确实是无罪的,该怎么办?”
陈娟说:“那我就引咎辞职,如果法院真的判我侵犯名誉权,我也接受这个事实。”
“好,既然你这么有把握,我就照你说的去办。”
局长雷厉风行,立刻安排刑警队的队长传唤徐浩天,并通知省里的测谎专家,让他们带着最先进的测谎仪来南玶市,配合刑警队长,联合审讯徐浩天。
四个小时的审讯结束了。徐浩天并非一言不发,相反,他回答了警察提出的所有问题,整个过程身上都是接着测谎仪的,并且接受了两位经验丰富的微表情专家的观察。最后,不管是测谎仪还是专家,都得出了同一个结论——徐浩天不可能是杀死父亲的凶手。
局长把这一结果告知了陈娟。后者沉默半晌后,脱下警服、取下警徽,提出了辞职。
一个星期后,南玶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小说侵犯名誉权的案子,原告胜诉,法院制作调解协议:陈娟所著小说《切除》立即从文学网站下架,不得再次公开发表,包括出版和改编。陈娟支付原告名誉损失费和精神损失费共计十万元。陈娟接受调解,签收调解书并履行其内容。当地媒体报道了此事,算是从某种角度还了徐浩天一个清白。
辞职后的陈娟,索性专心写作。这本《切除》虽然无法出版和发表,但此事引起的风波却令她名声大噪。一时之间,她成了国内炙手可热的悬疑女作家,很多文学网站和出版机构都跟她约稿。这件事对她而言,已然是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