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勇意识到,接下来的聊天内容,是核心部分了。

“李老师,您认为这个世界上,是否存在能把人吓死的恐怖小说呢?”崔志成问。

“您说的‘吓死’,是一种形容吗?”

“不,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就是说,读者看完这篇小说后,真的被吓死了?”

“是的。”

“这个……应该不可能吧?小说毕竟是文字,再怎么恐怖,也不可能惊悚到把人吓死的程度。这样的事情,之前也没有发生过。总之,我是闻所未闻。”

“对,据我了解,世界上的确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是啊,读着读着小说,突然就被小说中的剧情吓死了——没有人会这么脆弱吧?如果这都能行的话,有些恐怖电影,不知道吓死多少人了。”

“说到恐怖电影,你肯定知道《午夜凶铃》这部电影吧?”

“当然,全世界最出名的恐怖片之一。”

“这部电影在日本首播的时候,据说就吓死了一个在电影院观影的人。”

“我知道这事,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可能是谣言或者制片方使用的营销手段,用‘吓死人’这个噱头来营销这部电影,以此获得广泛的关注,造成热门话题。”

“对,有可能是假的。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也许是电影史上最成功的一次‘事件营销’——至少在恐怖片这个范畴内吧。人们因为这个噱头,纷纷走进电影院,想看看这部‘吓死过人’的电影到底有多恐怖。结果就是,《午夜凶铃》成为全球票房最高、最有影响力的恐怖电影之一。制片方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说到这里,崔志成抬眼望向了李先勇。俩人的目光碰撞在一起,李先勇心中一震,有点猜到崔志成的计划是什么了。

“崔忠,难道您想……复制《午夜凶铃》的成功?”

“正是如此。”

“可是,那是电影呀,有画面、有音效,还有漆黑的影院和大屏幕来渲染氛围。小说怎么能跟电影比呢?这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不可能的话,我还找你聊什么呢?”崔志成望着他说。

李先勇愣了一会儿:“您是说,我们可以制造一个谣言,谎称有人看了我的一本恐怖小说后,被吓死了,然后用这个点来进行营销?”

崔志成摇头道:“不行,《午夜凶铃》上映的时候,是1998年,那个年代没有发达的网络和智能手机,造一个谣,以讹传讹,相对比较容易。但是现在这个时代,谣言分分钟都会被击破,没有意义的。”

“那您的意思是……”李先勇试探着问。

“要想达到营销目的,就必须真的吓死一个人。”崔志成说。

李先勇吓了一跳:“什么……来真的呀?但是,这个应该……不合法吧?”

“如果一个人看一本小说或者一部电影被吓死了,只能怪他自己心理太脆弱了。这不能算成是谋杀吧?”

“就算不是吧,但是,从技术上也做不到。我刚才说了,小说不比电影,再怎么恐怖,也是有限度的。要把一个大活人吓死,那是不可能的事。再说了,要是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本书一定会被下架,不可能继续摆在书店里售卖了。”

“在国内,肯定是如此。但是国外就不一定了。”

“国外?您打算出版的,是外文版吗?”

“是的,我们公司现在的业务遍布全球,在北美、欧洲、东南亚都有发行渠道。李老师,我刚才已经说过了,您的书要在国内出版,难度非常大。所以我的想法是,直接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美国、日本、泰国这些地方,尺度都比较大,出版完全没有问题。这样一来,您也可以不受国内审查制度的约束,鬼怪、灵异类的题材,都可以涉猎。一句话——怎么恐怖怎么写,目的就是写出一部‘能把人吓死的恐怖小说’!至于到底能不能把人给吓死,这个你不用操心,只需要竭尽所能,把故事写得‘超乎寻常地恐怖’,就行了!”

听完崔志成的这一席话,李先勇张着嘴愣了半晌,说道:“好的,我明白了崔总,我一定不负所望,写出一本全世界最恐怖的小说!”

“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我就保证能让你一炮而红,成为受全世界瞩目的新锐恐怖小说大师!”

李先勇再一次被激**了。“把人吓死”这一点是否道德,也顾不上这么多了——况且还未必能办到这一点呢。但是仅凭“不受限制地创作恐怖小说”和“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这两点,已经令他心潮澎湃了。接下来,他开始询问一些具体的问题:“崔总,这个作品,有体量上的要求吗?”

“不用太长,十万字左右就行了。”

“好的,交稿时间呢?”

“按您的节奏来吧。您创作一本十万字的小说,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我可以把目前连载的小说暂停一下。这样的话,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吧。”

“哦,这么快就能写好?”崔志成露出期待的神情,“听起来,李老师对于这篇新小说,已经有思路了?”

“是的,其实我之前就构思过几个故事的大纲,但都是因为无法过审的原因,从而搁置下来。如果可以不受约束,那这些‘禁忌的题材’,就可以进行创作了!”

“既然是‘禁忌的题材’,想必一定很恐怖吧?”

“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写,但是我相信,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那真是太好了。说到这个,我想请教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您说。”

“作为恐怖小说的行家,您觉得一篇小说如果要让人看得毛骨悚然,除了情节的设置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创作技巧呢?”

“有的。比如说,让读者产生‘真实感’和‘代入感’;或者巧妙地施加心理暗示等等。”

“能举例说明吗?”崔志成饶有兴趣地问道。

“可以的。”李先勇想了想,“比如,我看过一篇叫做《衣柜里的怪事》的中篇小说,这个故事的开头,讲述一个女高中生在上晚自习的时候,听到同学说,他们市出了一个歹徒,会入室偷窃或行凶。这歹徒一般先藏在房间的某个地方,伺机作案。被房屋主人发现,便立刻杀人灭口。

“女高中生一开始并没有太在意。直到她下了晚自习,回到自己家。进入房间之后,她打开衣柜准备换衣服,发现衣柜里的衣服似乎动了一下,再仔细一看,衣柜的下方有一双男人的皮鞋!而且这双鞋朝里面收进去了一些——很显然,有一个男人此刻就藏在她的衣柜里,而且极有可能就是那个连环杀人凶手!

“女高中生吓坏了,但她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假装没有看到这个人,打算悄悄逃出去求救,没想到的是,她的妈妈恰好在这时进屋来找她谈心,她想要暗示母亲,房间里此刻有一个歹徒,却又怕打草惊蛇,陷入两难境地……这个故事我就不继续讲下去了。重点是,这个故事会带给某些读者‘真实感’和‘代入感’。”

“哦,为什么呢?”崔志成问。

“因为我看到这篇小说的评论区里,很多读者留言,说他们吓坏了。甚至有一些人产生了心理阴影,每次打开衣柜的时候,都战战兢兢,怕里面藏着一个歹徒。我估计被吓到的,都是一个人住的‘单身女性’。因为这个场景很真实,虽然知道是小说中的情节,但每次打开衣柜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会产生恐怖的联想。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自己的‘想象’吓到的。”

“嗯,有道理。”崔志成点头称是。

“还有一种,是巧妙地施加心理暗示。比如《谜梦》这篇小说,作者一开始就交代了三点:第一,作者这样做是迫不得已的;第二,请勿在深夜阅读这个故事;第三,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故事,知道了这个故事,意味着你将陷入某种危险之中。

“这三个‘提示’,除了引起悬念,更是让读者产生好奇,为什么看一个故事,会‘陷入某种危险之中’呢?带着这样的疑惑,读者阅读了这个故事,发现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会在凌晨4点18分左右被一个噩梦吓醒,之后离奇地死亡。而故事的结局暗示,看了这个故事的人,会在凌晨4点19分醒来。崔总,您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吗?”

“什么事?”

“《谜梦》的作者说,发表这篇小说后,他在微博上收到了上千个读者的留言,说他们看完这个故事后,真的在凌晨4点19分醒来了。读者们询问故事中的‘诅咒’是不是真的,甚至有人担心他们真的会像故事中的人一样离奇死去。还好作者告知了他们,这只是一篇虚构的小说而已,完全不必担心,读者们才放下心来。”

“但是,这些读者怎么会真的在凌晨4点19分醒来呢?”

“这就是心理暗示的结果。试想一下,某个读者在看完这篇小说后,产生了一定的恐惧感,在心里想‘我该不会也在那个时刻醒来吧?’这就等于是跟自己施加了一个心理暗示。入睡之后,大脑皮层深处的潜意识还在活动,也许真的让他做了一个噩梦,并且被吓醒了。当然,他醒来的时间不会这么凑巧,恰好是4点19分。但是只要距离这个时刻比较近,就足够吓人了,对吧?”

“没错,哈哈,没想到恐怖小说的创作中,居然还有这样的技巧,真是太有意思了!”崔志成笑道。

“如果题材不受限制的话,会更吓人的。”

“我一点都不怀疑。”崔志成点头道,“李老师,听了您刚才那一席话,我对于咱们这篇新小说,有一些建议。”

“什么建议?您说。”

“首先,我觉得主角得是女性,比如三十多岁的都市白领。这个年纪的女性,既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又比较感性,是最容易产生代入感的。”

“嗯,有道理。”

“其次就是您刚才提到的心理暗示,故事中一定得有。如果能让人看了之后,被现实中出现的某种状况吓到,就太牛了!”

“我也是这样想的。总之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写出一部把恐怖发挥到极致的小说!”

“非常期待!”

“那么,崔总,稿费标准……”

“这个您放心,我绝对不会亏待您的。稿费咱们可以按千字2000元来算,我回去拟一下合同,发电子版给您看。签了合同之后,就先支付十万元的预付稿费,您看可以吗?”

“可以,可以,谢谢您了,崔总!”李先勇十分兴奋。他很清楚,这个稿费标准,算得上大神作家的水准了。

崔志成看了下手表,说:“不知不觉聊了一个多小时,我还有点事,要回趟公司,今天就没法招待您吃晚饭了。”

“没关系的,您先忙。”

说着,俩人都站了起来,一起离开包间,走出餐厅。分别之前,他们又握了一次手,崔志成再次提醒道:“李老师,别忘了咱们签的保密协议。这件事,您可千万不能跟任何人说呀,包括最亲密的人。”

“我知道。不瞒您说,我现在还是单身呢,一个人住。咱们聊的内容,我不会告诉任何人的。”

“那就好。”崔志成挥了挥手,“咱们保持联系,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