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军推进得过于顺利,投降的官员将领,就好像骨牌,一个牵连一个,轰然倒地。

除了多路过江麻烦了一些,剩下的攻城战,大部分也只是小打小闹。

有了池州和徽州两府做典型,太平营的“安庆新政”在江南也不是什么新闻。

反正都不损害根本利益,还能赚大把的银子,大顺朝也是照样需要人才治理地方的嘛。

他们士绅、读书人,不就是刚刚好的人才么。

一朝天子一朝臣,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

南京城里,不愿意投降的官员,要么被囚禁,要么被放走,大势已去,就连世镇南京的徐国公都要带头投降,人家世袭二百多年都不要了,何况是给老朱家打工的文官。

愿意殉国的没人去拦,只怕没人去。

石达开占了太平府后,根本就没动窝,每日收捷报收到手软。

“哦?南京来人了?还是那个胡信使么?”

“回大帅,是礼部侍郎钱谦益。”

“水太凉么?”

前来禀报的大顺江苏巡抚郑二阳没太明白什么是水太凉,只是低头请示。

“你是江苏巡抚,你去谈呗,叫上白巡抚、还有高将军。高将军是王上的小舅子嘛,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不参与?若是南京降了,让高将军第一批进城,你觉得,这主意,好不好啊。”

石达开突然觉得高一功真是个好工具人。

郑二阳自然没什么意见,若能让王上的小舅子立大功,谁有意见谁眼瞎。

“那条件?”

“执行安庆新政,其余不变,官员将领留任。只要官军归我们整编即可,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哪里不要兵?若是能劝降,高官厚禄不在话下。反正这治理天下,还得需要官员不是?”

眼看着大顺攻打潼关甚急,李自成多次派人前来安庆要后勤辎重,这东南早一日安定,便早一日让人省心不是。

南京六部这么多官员、徐国公这么多勋贵,到时候大顺建都西安,一股脑打包派去朝贺,谁也挑不出个理来。

只要现在放下了武器,以后想拿起来,就难了。

“钱侍郎,胡信使,久违。”

郑二阳上前寒暄,白旺、高一功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场面有点尴尬。

钱谦益脸上保持着笑容,一一行礼,白、高二人点点头,没说话。

高一功是专门从镇江过来的,征尘未洗,一身戎装,拉长着脸,有些吓人。

“坐,坐下聊。”

郑二阳负责活动气氛,说是谈判,其实没什么好谈的,南京已经是孤城,大顺攻打杭州也已经五日,眼看着就要破城。

石达开不想南京城被毁,这才等他们做选择。

此时谈的,只是高级官员们的细节,以及以后的一点小要求罢了。

钱谦益丝毫不在意,径直坐下,示意胡信使。

胡信使直起身板,开口说道:“敢问,南京归顺后,如何处置?”

“如安庆、池州、徽州例。”

“若是有大人不肯……”

“只要不做乱,去职也好,归乡也好,哪怕北上投奔崇祯皇帝,都无所谓。大顺如日中天,有信心,也有能力,开辟新世界。如果不行,那就打一场!”

白旺接了话茬,他承认一些文官士绅,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只要不反大顺,怎么着都行。

人家就是愿意为大明陪葬,谁也拦不住不是?

高一功啪地一拍桌子,“没错,打一场!别看南京有五万人,照样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不要给脸不要脸!”

“高将军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郑二阳有些无奈地看向钱谦益,“大帅说了,大顺即将破西安,王上欲称帝,大帅有意以南京、杭州为贺礼,派遣官员前往西安观礼,共谋大事。钱大人,你是礼部侍郎,这方面最是了解,不用我多说吧?”

钱谦益眼睛一亮,这正是他的拿手活儿啊,登极称帝,怎么可能少了礼部,少了贺礼和功劳,若是经营得当,新朝里再进一步,一步登天,也有希望。

“还请郑巡抚详解。”

他知道大顺分南直隶为安徽、江苏两省,郑二阳巡抚江苏、白旺巡抚安徽一事。

“南京六部、官员何其多?江南富庶,名望何其重?还有世袭国公、侯伯,若是能尽快了结南京之事,去往西安劝进,这好处,就不用我多说了吧?登极办的越是隆重浩大,王上越是开心,你们好处也越多,不是么?”

郑二阳越说越起劲,越说越明白。

他欺负的就是这群不知道大顺具体情况,以为大顺新朝和明廷其实差不多的蠢货。

要是他在南京,先投降再说,还谈判个什么劲。

有实力才能谈判,没实力只能被坑。

何况,他的举动,也算不上坑人,只能说,愿者上钩。

有高一功的虎视眈眈,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

高一功等众人走后,疑问道:“王上已经打破潼关了?”

根据他收到的消息,日前还在潼关与孙传庭打得有来有回,没有七八天,过不去。

至于袁宗第,率领偏师才刚到武关,距离西安还远。

白旺瞥了他一眼,不想和这反应慢的人说话,这谈判桌上的话,能都当真么。

就算现在没有破城,等到南京投降了,诸事理顺了,再派人去见王上,一两个月都过去了,要是到那个时候,西安还没攻下来,那真是太小瞧大顺了。

苏州等府都能投降,南京都能投降,你有什么理由觉得西安不会降?

郑二阳只是陪笑,“大帅这么说的,那就肯定是真的咯。假的我们也不吃亏,不是么?”

高一功见到石达开的第一句话就是,“为什么我先进南京?因为高夫人是我姐么?”

石达开笑笑:“为什么要这么问?你是对自己战功不自信么?”

“大帅身为东南总督,为何不第一个进南京?偏偏派我去?”

“你既然知道我是东南总督,那为何不服从军令呢?”

“这……”

好吧,高一功说不过石达开。

“逼降南京,你的部队功劳最大,离得最近,有什么不对?我将任命你为江苏提督,南京处置使,你不进城,谁进城?”

“那大帅呢?”

“一功,你要知道,南京是大明的陪都,对大顺的意义,也是举足轻重,放在别人手里,我能放心吗?这是王上的意思。王上有令,西北贫瘠,南京勋贵积累百年,民脂民膏,当奉献前线。”

高一功懂了,就是此前惯用的杀富济贫呗,只不过范围局限在勋贵身上。

“那些官员呢?”

“让他们去抄,你盯着咯!这和打仗,道理是一样的嘛。不过,这些事儿,要在官军整编,调离之后进行。等你进了南京,让南京官军来采石休整吧。不愿意再从军的,直接遣散,剩下的,拉过来就是。”

“我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