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亲自领军对阵,

体会不到满清八旗的那股凶悍。

李自成一直以为,满清八旗也就是那样,否则也不会在自己的大本营里,被石达开打了个稀巴烂。

虽然关内顺军两次被击败,但各有各的原因。

李过在一片石战败,是因为以少敌多,加上清军突然袭击,非战之罪。

至于此次山海关外顺军战败,完完全全是大意了,既有兵力不足,被各个击破的问题,也有降兵内应的问题。

他不服。

对自己的顺军,依旧充满自信。

在京城的花花世界里打滚近半年,他的中军如今兵甲齐备,焕然一新。

一看就知道是精锐的正规军。

山东的刘体纯、山西姜襄等后续增援,已经被他下令到京城集结,如今已经到位,各路顺军加起来,也有二十万之多。

李自成觉得,可以野战了。

败军之将,何以言勇。

石达开都能击败,他为什么不能。

数十万人铺开在战场,人马无边无沿。

多尔衮觉得这李自成,有些傲慢。

若是他,有了前两次战败的经历,绝对不会上来就野战。

先试探试探,再行决定,才是正确的策略。

“既然要战,那便战吧!”

红衣大炮率先轰鸣,声势浩大。

顺军不堪示弱,石达开献上的火炮,在此时也发挥出了他的作用。

虽然未能集中使用,但凭借着良好的性能,丝毫不输。

“进!”

汉军开始列阵前进,进行试探。

箭雨漫天,甚至在空中相互撞击,落在地上。

两军开始接战。

骑兵侧翼而出,在广阔的战场上,战成一团。

这么庞大的战场,要想厘清,完全靠前线军官的应变能力,以及主帅的指挥能力。

要想精细指挥,是不可能的。

战至下午,依旧不分胜负。

鸣金收兵。

李过、刘体纯等将领,坐在李自成的中军帐中,情绪有些不太好。

明明捷报里,石达开好像能一个打十个,野战几乎一天就结束、分出胜负了,为何到了他们这里,屡战不破。

李自成更加郁闷,这本来应该是他作为大顺皇帝首次军事亮相,却被打成了焦灼。

按理说他不应该心急,数十万人的大战,打个半年都不算长。

可是,石达开珠玉在前,与满清的血战,最长的也就是锦州攻防战,也才十二天而已,满清还是大败亏输。

来他们身上找补的想法,激怒了李自成,这才有亲征的这一场野战。

“诸位有何良策?”

李自成高声询问,麾下众将个个沉默。

说实话,自从大顺立国以来,几乎是顺风顺水,无论是打孙传庭、还是左良玉,只要兵马够多,怎么着都能击败对方。

北征以来,更是一路披靡,降者无数,几乎没怎打,大明皇帝就自己吊死了,这江山来的出奇容易。

硬仗全让石达开打了,福气全让自己享受了。

这会儿知道满清多尔衮不是残兵败将,实力犹存,也是晚了。

大顺皇帝陛下不能输。

绝对不能。

“要不,继续征调石达开?”有随军的大学士出主意,这时候,就连一向和石达开不对付的牛金星,也没有出言阻拦。

在他看来,与满清八旗打仗,本来就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连皇帝陛下都开始心急,让给石达开,没什么不好。

只是,问题依旧回到原点。

石达开回东南休整去了,没有几个月,是调动不上来的。

到那个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李自成听了这话,觉得丢了面子,要不是他心急,也不会出现这样的场面,派个大将来打,无论输赢,他都有后招。

自己亲自前来,输了可就没脸了。

后面就是金山银海的京城,不能丢。

“传旨,加石达开为郡王,速速北上,剿灭满清。”

“陛下,这不合适!”

牛金星不服气,既然加了郡王,为何还不废除东南总督一职?那石达开不就坐大了么。

“传旨,若击败多尔衮,赶出关外,不吝封王之赏!”

大战再起。

得了允诺的顺军如狼似虎,拼命向前突击,却因为前后进攻速度的不一致,最终产生了一点小小的脱节。

多尔衮准确地抓住机会,亲自率军突击,将脱节撕裂成大口子,奔着李自成的中军就来了。

蹄声隆隆,数万只马蹄砸在地上,如山似海一样涌过来。

大将谷英率队拦截,被迎头击败,一条巨大的伤口出现在谷英的腰上,摇摇欲坠,当场阵亡。

谷可成趁机拦腰切入,将突击的清军切为两段,厮杀不已。

“真是小瞧我李某人!”

李自成大怒,亲自上马,高举马刀,大吼道:“三堵墙!”

背后是山一样的狂呼。

“三堵墙!”

“天下无敌!”

一骑挨着一骑,仿佛如墙阵势,撞向多尔衮。

不多时,陷入混战。

李自成在寻找多尔衮,多尔衮也在寻找李自成,试图擒贼擒王。

“杀!”

王对王。

都是正值壮年,都是精锐亲卫,撞在一起。

李自成格挡住多尔衮劈过来的刀,顺手捅了过去,战马错蹬而过,各自负伤。

看着多尔衮被裹进队伍的背影,李自成晃了一晃,多年未曾亲自上阵,身手不如当年了。

他捂着腰间的伤口,血汩汩而下,顺着甲叶,滴在地上。

他强撑着身体,回到中军,继续监军战斗。

多尔衮也中了一刀。

双方各自鸣金。

入夜,多铎被安排绕北京城而过,抢掠北直隶。

多尔衮裹了伤口,继续与李自成对峙。

隔数日,山海关外出现大顺海船的消息再次传来,多尔衮便知道,自己该撤了。

背后的永平、蓟州两府已经被抢了一空,多铎将会顺着喜峰口出长城,出兵的目的,基本上达成。

回到山海关的当夜,多尔衮刀伤不治,暴病身亡。

临终前,任命还未回来的多铎即位为摄政王。

岳托会同洪承畴、鄂尔泰以沈阳圣旨为名,抗命,放弃山海关,率军返回辽东。

没有办法,宁远、锦州已经被战火夷为平地,还有再次被顺军截断退路的可能,数万主力孤立在山海关,怎么看都不是件好事情。

还不如裹挟所有辽西百姓,退回辽东,依托广袤无垠的塞外,再寻机会。

长城那么长,何处不是入口。

多铎晚了一步,到山海关时,已是空城,无奈之下,只好沿着道路,也退回了辽东。

李自成闻讯大喜,情绪起伏之下,伤口崩裂,重病卧床。

顺军占领山海关,恢复关内边墙。

对于要不要恢复锦州、宁远这一带城、堡体系,大臣们争吵不休。

石达开倒是回了东南,暂时不用北上了。

岁末,李自成重伤不治,魂归天国,遗命以李过为大顺新皇帝。

李过即位,年号永福,是为永福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