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国排除了姚老太太的嫌疑,但曹勇和其他侦察人员仍抱有异议。他们认为,姚冬花不仅和画像中的嫌疑人长得十分相似,而且有杀人动机,她更是拿不出不在现场的证据。

曹勇说:“姚老太太说,当晚她独自一人在家,但却没有旁证,谁知道她有没有说谎。要我看,应该让她做一次测谎。”

老国知道,测谎仪测试的不是谎话,而是被测谎者面对某些敏感问题时,其呼吸频率、心率变化及汗腺分泌等生理指标的一系列变化。

人在说谎时,会导致心率和血压增高、吞咽频率加快、排汗量增加等由神经系统控制的一系列变化,测试者对测谎仪上反映出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后,会给出相应的评价数据。

老国摇了摇头道:“我看还是算了吧,测不出结果的。每个人心理素质不一样,有些说谎者在面对谎言时面不改色心不跳,他们早就把谎言当成了事实。比如这个姚老太太,如果她就是凶手,你们刚才看到她的一幕,就是影后也演不到她那么逼真,所以要想通过测谎,测出她是否在说谎,那比登天还难。”

刚才那一幕,曹勇就在身边,他能当上大队长,也绝非等闲之辈,眼睛也不是一般地毒。曹勇想了想,觉得姚老太太刚才的表现确实滴水不漏,只是她一会哭一会笑,一会要打洪鑫来,一会又说要感谢他,让曹勇一头雾水。

老国继续说:“在测谎中,有些人心理素质差,尽管是真话,面对这么多警察和身上各式各样传感器,也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说谎特征。最重要的是,姚老太太的作案动机不足,她没有多少文化,就算她想杀死丈夫,也会采取投毒纵火等女性杀人惯用的手法,绝不会想出本案这样的高智商犯罪手段。”

老国又想到了自己父母高贵的身份,若不是被张成教授剥去了层层伪装,至今他还被所谓的虚假记忆蒙在鼓里。

因为测谎这一手段目前不能作为定罪依据,仅作为公安机关办案的指导意见,最终曹勇放弃了这一想法。

老国说:“我之所以认为姚老太太不是借刀杀人的幕后指使者,主要有四点依据,第一,就算是影后,面对刚才的当面对质,她也不可能演得如此逼真、唯妙唯肖;第二,她对监控根本不了解,那次我和小周被其和丈夫碰瓷,现场就有最少三个摄像头能拍到,如果她懂得这一点,最起码应该找一个监控盲区实施碰瓷和敲诈行为;第三,她家的经济条件不好,生活中习惯于讨价还价,而本案的幕后指使者根本没有征求洪鑫来的意见,开口就是 15000 元,其实就算给洪鑫来 2000 元,洪鑫来也会帮她戏耍一下受害人的。”

听了老国的分析,曹勇终于同意了老国的观点。

周薇问:“师傅,您说有四点,这才说了三个,还有一个是啥?”周薇的求知欲很强。

老国说:“还有一个是心理学的问题,我最近抽空看了些心理学书籍,懂了点皮毛。”

“是什么心理问题呢?”周薇对师傅学到的新知识充满了好奇。

曹勇也问:“刚才姚老太太一会哭一会又笑,她对老伴遭遇意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啊?”

老国想了想说:“有一种心理问题叫做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也叫做‘人质情结’。1973 年 8 月,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家银行闯入了几名劫匪,他们把 4 名银行员工当作人质,与随后赶来的警察对峙了 6 天。最终,警察通过催泪瓦斯将劫匪赶出了银行。然而此时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现了,为了不让狙击手击毙劫匪,3 名人质将劫匪团团围住。这之后,几名人质非但没有控诉劫匪,反而在法庭上替劫匪辩护,其中一名女性人质甚至爱上了一名劫匪。此事让舆论一片哗然,之后瑞典的一位犯罪学家经过研究,把这种受害者对压迫者、施虐者的依恋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曾有一段时间,尽管周薇非常崇拜老国对细节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但她也认为师傅依赖的、是他多年来刑侦工作的经验,和他与天俱来的超乎常人的想像力和分析能力,但随着刑侦 技术的日新月异,他将来迟早会落伍。然而这一次,她不得不佩服师傅的与时俱进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这让她对老国再一次刮目相看。

周薇问:“师傅,照您这么说,本案的死者鲁前进和他的老伴也是绑匪和人质的关系了?”

老国点点头道:“人在面对威胁时,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顺从,这是动物的本能,也是人的本能。”

“动物的本能?”周薇问,“动物也欺软怕硬吗?”

“当然是。”老国答,“它们的这一行为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比如一匹桀傲不驯的马,你把它打怕了,它就会老老实实地让你骑;再比如鹰,你把它熬服了,它也会老老实实地帮你捕猎。人也是动物,这一本性不会变,只不过人有思想,行为更复杂。”

周薇和曹勇表示认同。

老国接着说:“姚老太太长期受到丈夫的暴力,在无法逃避的前提下,她选择了顺从,时间久了又会产生依赖。生活中这类夫妻非常多,绝大多数情况下,妻子都没有选择离婚,因为经常面对家庭暴力,妻子的心理机制导致她把这种非正常状态进行了合理化解释,如果她们的认知中过多地强化自己悲惨境遇,这会加深她们的痛苦,相反,她们把这种家暴行为理解为不是最惨、我还需要丈夫养活等,就会大大降低其内心的恐惧与焦虑等负面情绪。”

“师傅,您是说姚老太太已经习惯于这样的生活,她的心理保护机制让她把这种家暴行为进行了合理化解释,这样她就不会觉得有多痛苦,因此,她不会在遭遇了这么多年家暴后,突发奇想要摆脱丈夫的迫害、去买凶杀人?”

老国对周薇的灵性很是赞赏。

老国说:“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起初你讨厌它,然后你逐渐适应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其实无论我们的生活有多糟糕,一旦产生了依赖,就不会想轻易去改变、更不想失去它。十九世纪,当美国总统林肯颁布解放黑奴的法令时,许多黑奴反而放弃自由,选择继续无条件地依附于他的主人。监狱里的犯人被关久了,你再想放他出来,许多犯人反倒是不想离开了。这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师傅,你看过《肖申克的救赎》了?”

老国点了点头:“上次在去机场抓捕康剑伟的时候,你们提到过这部电影,后来我回家在电脑上仔细看了两遍,理解了一些道理。”

周薇忽然明白了:“难怪姚老太太一会笑,一会哭的,本来我还奇怪,她到底是希望其丈夫死,还是希望其丈夫活?原来她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患者呀!”

老国点了点头:“她既恨鲁前进打她,又已经习惯性地依恋他。”

“我也明白了。”曹勇说,“她的内心深处是依赖其丈夫鲁前进的,尽管她经常遭受其家暴,但她选择的是习惯和顺从,就像黑奴,她不想改变,因此也就不可能存在报复杀人的动机。”

“对!”老国说,“我之前对闯到幼儿园砍杀孩子的凶手充满了愤怒,但又无法理解他们的动机。其实这些人大多受了别人欺侮,或被小官吏压制,可是他们为什么不去砍杀那些压迫他们的人,却转而报复无辜的孩子?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因为他们内心中,对加害者是充满恐惧的。”

接到陆依婷的电话后,老国匆匆来到了钟楼公安分局刑警大队。

在之前的几次分析中,老国根据 12.12 案受害人孙晨露死亡后的坐姿,分析出凶手是受害人在监狱访谈时结识的少年犯。之后,老国根据孙晨露死亡后目光凝视的方向,分析出凶手就在孙晨露目光凝视的范围之内,凶手的目的是希望孙晨露关注默默无闻的他。接着,老国在酒吧中发现吉他手双手的指甲长短不一,左手必须经常修剪、其右手必须留有指甲,便于弹奏吉他,结合受害人颈后两侧皮瓣脱落痕的差异,终于推理出十几年前在监狱进行节目访谈时,站在孙晨露右前方弹奏吉他的少年犯存在重大嫌疑。

陆依婷说:“国顾问,这几天,我们到石头桥少管所进行了调查,但时间过去太久了,管教换了一茬又一茬,已经没有人知道当年弹奏吉他的少年是谁,最后我们又找到了已经退休的老狱警,拿着节目视频让他辨认,由于乐队只是在画面背景中,人像较小,也比较模糊,所以他也无法回想起来。少管所里一直有乐队,少年犯一批批来一批批走,每次都会有几个人练习吉他,所以这十几年来,会弹吉他的少年犯最少换过了几十个。”

“你们最终没有查到?”老国有些失望。

“我们查了那个时间段的服刑少年犯,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最终确定了七名当年弹奏过吉他的少年有嫌疑。”陆依婷说完,拿出一叠档案。

老国一页页仔细翻看着,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了老国的眼帘:白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