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计表
统计表是系统陈述和表现数据资料的表格,它具有条理清楚、一目了然、易于比较、便于查找等优点,在定量分析中被广泛应用。
统计表的结构主要包括标题、项目、数字、说明等部分。统计表可按形式及内容不同的分类标志,将其分成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统计表的具体功能不同。
幼教科研常用的统计表种类有以下几种。
1.简单表
即只列出调查名称、地点、时序或统计指标名称的统计表,如表9-4、表9-5。
表9-4 某区教办幼儿园儿童人数一览表
表9-5 幼儿家长的职业类型(N=924)
2.复合表
统计分组的标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见表9-6)。
表9-6 幼儿在不同空间密度的活动室内的合作行为
又如,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幼儿不良行为、卫生习惯的观测记录数据,按上述步骤处理后,可得到以下结果,见表9-7、表9-8。
表9-7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比班幼儿不良行为、卫生习惯观测情况(人次)
表9-8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比班幼儿不良行为、卫生习惯观测情况(人次)
(二)统计图
统计图是根据数据资料,运用几何的点、线、面、体和色彩描绘出的数据资料图形,用来形象直观地说明量的特征和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统计图的特点是形象直观、鲜明生动、通俗易懂、便于比较。因此,统计图的运用范围极广,在有关学前儿童的研究中,它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之一。
统计图有许多种类型,这里只介绍最常用的几种。
1.直方图它以矩形的面积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图形。它的横坐标上标出等距分组点,即各分组区间的下限,纵坐标上标出次数。以组距为底边,以分组区间的精确上下限为底边的端点,以次数为高画矩形,各直条矩形之间不留空隙。见图9-1。
图9-1 直方图的制作
资料来源:同表9-2
2.长条图
它以条形长短表示数量的大小和显示各数之间的差异,主要适用于比较性质相似,且又是间断性的资料。如图9-2,是根据小学阶段第一轮实验语文、数学后测成绩绘制的长条图,反映了入学前期儿童在学习适应能力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图9-2 小学儿童语数后测各类题目得分比较
资料来源:同表9-5,下册,第421页。
3.圆形图
圆形图主要是为了表现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比较,用于间断变量资料,多以相对数(百分数)显示。见图9-3。
图9-3 大班幼儿24小时内各类活动时间百分数圆形图
资料来源:李洪曾等,《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浅说》,第81页,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1987。
4.曲线图
曲线图以曲线变化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于连续变量资料。曲线图中的横轴通常表示时间或自变量;纵轴表示频数或因变量。见图9-4。
图9-4 实验班各项成绩进步状况
资料来源:同表9-5,中册,第1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