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料的种类

教育文献资料由三部分构成:图书;报纸杂志;学术会议资料、文件、档案等。

教育文献资料按其加工程度、内容性质和使用价值等,一般可以分为三级:

一级文献,指原始性文献资料或第一手资料,如作者本人的论文、文字资料、会议记录、档案材料等。

二级文献,如文摘、书目、索引等工具性资料。

三级文献,如专题性述评、综述、数据手册等。

(二)资料的收集

1.确定查找范围

研究者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确定查找范围的广度和深度。

2.选择检索工具

常用的检索工具有:

(1)图书目录,包括分类目录、书名目录、著者目录、主题目录等。

(2)期刊目录,包括期刊分类目录、刊名目录。

(3)索引,包括书籍索引、报刊索引、文章索引等。

(4)文摘。

(5)其他工具,如教育大事记、教育年鉴、《辞海》教育分册等。

3.确定查找办法

(1)检索法。利用检索工具查找。采用由近及远、先国内后国外,先查直接资料、原始性文献,后查间接资料的方法。这是资料研究常用的办法,运用此方法所得资料比较全面、广泛,但往往有一定滞后性。

(2)追溯法。是指参考文献查找法。按有关文章附有的参考文献,追踪查找有关文献。一般是从研究者自己掌握的最新资料开始,追根寻源。运用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可以比较直接、集中地查找所需资料,因而效率高。但往往不容易查全。

(3)普查法。利用目录或索引,逐一查找所需的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的收集还需注意这样几条原则:

第一,从文献发表或存在的时间上,注重采用由现在到过去的逆时方法查找,因为文献发表的时间越近,越能反映新情况和研究的新进展,对先前研究成果的含量也越大。

第二,尽量收集第一手材料,保证资料准确、可靠。

第三,注意收集不同观点的材料,以便全面、深入地考虑问题。

(三)计算机检索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文献资料的数量与日俱增,加之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交叉,使知识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这就给手工文献检索带来许多困难。近年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软件的开发,为文献检索开辟了新途径。

目前,我国计算机情报检索事业已初具规模,并开始实现国际网络化。为教育科研和幼教科研服务的局部性信息中心、数据库已建成,全国性教育信息网络正在形成之中,不久的将来,研究者就可通过计算机网络的检索系统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网络检索,不仅检索速度快,而且内容新、范围广、数量大。这对研究人员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和提高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因此,教育科研者应注意到教育信息的这一发展趋势,要学习和掌握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检索的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