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是指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成问题表格的形式,邮寄或分发给有关人员填写,从而收集资料的调查手段。这是用书面方式进行的调查,具有间接访问的性质。它包括问卷和调查表两种形式,前者主要用于征询被调查对象的态度、看法、意见、建议等;后者则偏重于了解一些必要的事实或数字,因此亦称为“填表法”。
运用问卷法,首先要选择和拟订调查题目。研究者要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内容,拟订具体的问题项目,并编制调查表格。
(一)问卷题目的编制
问卷题目的编制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不定案型问卷
也称作“无结构型问卷”或“开放式问卷”。即只提问,不提供预先作出的答案,而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答案或对问题作出回答。这种类型的问卷调查往往适用于研究初期,或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者对情况不大了解,不能确定调查对象会作出怎样的答案,而调查对象可以有较大自由作答。这类问卷亦称“自由记述法”。例如,我们曾在一定范围内对幼儿教师作调查,试图了解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识,只提问,如“你对目前所从事的幼儿教师的职业怎样看”“你认为,应如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等。收回问卷后,通过归纳分析,发现教师对自身职业认识的几种看法。
又如,要研究什么样的教师受到学生的敬爱,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你喜欢哪一位老师?请写出喜欢的理由。
要调查有关幼师毕业生适应幼教工作的情况,可采用向本人问卷,编制问题:
你走上工作岗位后,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
如欲调查幼儿园开展游戏的状况,可设计问题向教师问卷:
你在指导幼儿游戏中,感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以这种不定案方式设计问卷,材料收集来以后,需要进行分析归纳。尽管材料的处理有一定的难度,但往往可以收到比较详细、具体的事实材料,调查对象能够依据实际作出较真实的反应,而不是受到某种限制。
第二种,定案型问卷
亦称作“结构型问卷”或“封闭式问卷”。研究者列出一定的问题和可能的答案,由被调查者选择答案,或是按一定的要求、标准作答。
定案型问卷答案的设计可以有多种方式。
(1)是否式(二择一或二分质问法)。每个问题均提供两种答案,即是或否,由调查对象从中选择一个作答。
例如,调查儿童的自卑感,可以列出一系列问题,每个问题只提供是或否两种答案,让被调查儿童加以选择。
对下列问题凡是符合你的情形的,在“是”字上打√,不符合的在“否”字上打√:
●你小时候和别人摔跤或角力时,常输给人家吗?
是 否
●兄弟姐妹中,你的成绩是最差吗?
是 否
●你常常会羡慕别的孩子的家庭吗?
是 否
……
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情况统计时,凡“是”占多数者倾向自卑,“否”居多者则不自卑,二者相当的为较普通的。
(2)选择式(多择一或多项选择)。被调查者从问卷所提供的答案中选择1个或几个。
例如,调查教师的择业动机及其对职业的认识。问题举例:
●你为什么选择幼儿教师的职业?请在最适合你的情况的答案前打√。
①教师职业有意义。
②本人性格(如喜欢孩子等)适于从事教师工作。
③接受他人的建议或劝告。
④当教师工作稳定,有假期。
⑤干不成别的,只好干这一行。
●你对教师职业的看法如何?请在最适合你的答案前打√。
①教师工作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②当教师责任大,受限制多。
③教师待遇低,工作辛苦。
④教师工作是看孩子,琐碎、乏味。
⑤教师工作富于创造性,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
(3)排列式(或称顺位法)。被调查者按问题的重要程度或符合自己情况的程度对答案排列顺序。例如,在一项有关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调查中,有这样一类问题:
●你每天在家里读书时,抱怎样的兴趣?请按从1到10的顺序排列下列答案,把号数填在括号内。
( )a.因为对读书有兴趣。
( )b.因为得好成绩时,心里高兴。
( )c.没什么想法,只是默默地读。
( )d.能获取新知识,懂得新事物,觉得很快乐。
( )e.将来要升学或就业,参加考试才不会慌张。
( )f.读书得来的知识,能够应用到有益于日常生活的地方。
( )g.不愿输给其他同学,才努力读书。
( )h.不读书会挨父母责骂。
( )i.成绩好,会受老师器重,很快乐。
( )j.想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注:答案中,a、c、d、i为兴趣本位的读书欲;b、g、h为竞争与奖赏的读书欲;e、b、j为有明确目的、意识的读书欲。
又如,关于对托幼机构任务的看法的调查:
●对于建立幼儿园的必要性,请依你的看法在下列8项原因中找出3项最重要的,并按1、2、3标在项目前面。
a.在学业上给儿童一个好的开端。
b.减少父母的宠惯。
c.解放父母,使他们能从事工作。
d.使儿童有机会和别的儿童一起游戏。
e.使幼儿开始走向好公民的道路。
f.使儿童获得作为集体一员的经验。
g.为幼儿提供好玩的场所。
h.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请排列儿童在幼儿园学习的3件最重要的事。
a.坚持性。
b.合作以及成为集体中的一员。
c.同情或关心别人。
d.创造性。
e.开始学习阅读和计算。
f.文雅。
g.自主性和自信心。
h.艺术或文化。
i.语言技能。
j.体育技能。
k.良好的健康、卫生和文明行为习惯。
(4)评定量表式。将答案分成一定尺度或等级由被调查者作出评定,也是定案型问卷的一种形式。例如,关于托幼园所教养状况的一项调查研究中,有这种类型的问题:
●请对你刚刚看过的这所幼儿园按下列问题作出评定,即在1、2、3、4、5中任选一个画圈。
定案型问卷的特点是易于回答,资料收回后,也比较容易统计整理。
第三种,半定案型问卷
或称作“半结构型问卷”。这类问卷题目的编制是综合了前面两种问卷形式,研究者提问并列出部分答案,由于问卷的答案不能预先想得很周全,或是考虑到存在着其他例外的情况,再列出“其他”一栏,由被调查者写出自己的答案。
(二)对问卷法的评价
问卷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而且往往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到范围较广的材料,能大面积地调查,材料也比较容易整理。特别是定案型问卷,问题及答案的设计较规范。如果采用无记名方式作调查,可获得较真实的材料。
问卷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第一,如果问题稍有含糊,就不可能获得应有的答案,而是会出现所答非所问的情况。
第二,发出的问卷或问题往往不能全部收回,会影响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一般地,如能收回70%的问卷,即为有效。
第三,存在不真实的答案,不易鉴别,使材料失去可靠性。
第四,问卷一般只限于对相对简单的问题和有关具体事实问题的调查,提供一般性材料,较难深入。
(三)设计问卷题目时应注意的问题
问卷题目的设计和编制是问卷调查的关键,要获得尽可能全面、真实的材料,避免问卷法的局限,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问题的内容与问题用语要比较现实,明白清楚,没有难懂或含糊之处,不要让被调查者产生误会或是凭猜想做推测,要便于回答。设计问题时,对一些专业术语要通俗化。为使题意简明,应注意避免多重含义的问题和多重否定的问题。前者指一个问题中包括两个以上不同含义,如“您班幼儿中年龄较小者往往缺乏自信,而且动作能力低下。是___否___”,对此,一般无法明确作答,此类题应分为两个问题。后者如“你是否反对在非学习日,包括周末与假日,不实行按时熄灯的规定?是___否___”,这个问题中含有多个否定词,容易造成理解混乱,致使答案似是而非,缺乏真实意义。这个问题如果改为肯定问句“你是否赞成……”意思就很清楚了。
第二,问题不宜过多,要注意问卷的长度适当。可问可不问的问题不要问,较复杂难答的问题也不要问,以免被调查者随便敷衍,使答案不真实。
第三,问题的措辞要避免主观倾向性,问题及答案不宜带有暗示性或诱导性,应注意避免“社会认可效应”——被调查者依社会评价标准作答,而非提供真实答案。就是说,问题与答案应是中性的,不存在社会道德评价意义,不会使被调查者产生社会认可与否的顾虑,真实作答。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避免主观性与社会认可效应:
一是使题目或答案涉及“一般人”而非调查对象本人。例如:
“有时候,孩子会和父母产生不同意见,而发生争执或冲突。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怎么办?”(而不是“你该怎么办”)
a.决不允许这种事发生。
b.通常禁止此事发生,但有时也可不必在意。
c.试用平和的方式制止这种事发生。
d.不必放在心上。
e.其他(请写明)。
二是在题目中阐明这类问题为客观存在,因而没有什么不正常,打消调查对象的顾虑。例如:
“许多家长说,他们觉得自己很难与孩子交流思想和感情。你认为这种情况是否真的存在?(请家长作答)”
a.肯定存在
b.有时存在
c.几乎不存在
d.根本不存在
三是采用列举形式设计问题。例如:“有人认为……还有人认为……你认为如何?”
四是问题的排列顺序应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由易引发兴趣的到牵涉个人及引起紧张的,即采取“漏斗式”问题设计。使被调查者愿意回答并且也较容易回答,而不是从一开始就产生挫折感,因而放弃答题。
五是答案应尽可能简单具体,便于回答和统计。例如,要了解家长在其独生子女身上的消费情况,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你们这半年为给×××买玩具大约花了多少钱?
●你们这半年为给×××买书大约花了多少钱?
将问题限于一定的时间范围,所需的材料就出来了。
六是正式调查前要做必要的试行工作。可以找几个了解情况又愿意合作的人,向他们提出问卷上的问题,了解他们会作出怎样的回答,以及如何作出反应,从而检验调查提纲或问卷编制是否恰当,加以调整完善。研究人员也可以通过试行,熟悉调查过程,在提问、记录及评分上取得一致。
七是问卷前面最好附有扼要说明,使被调查者了解调查的目的、要求,取得其信任,以便能够认真协助配合,提供所需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