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和确定科研课题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及出发点

科研课题的选择确定,是进行科研最重要的环节。有位学者曾经说过:“题目是科研设计的心脏,因为它关系到整个科学研究的结果。”事实的确是这样,选题规定了科研的任务,有助于研究者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我们知道,科研是人类的一种自觉能动的认识活动。进行科研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任务,进而才能有目的地组织观察和实验,系统地收集资料,最后验证假设,建立科学理论。所以说,科研课题的选择和确定,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和出发点,它对整个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下面一系列步骤是否具有价值以及科研能否取得成果和成果的大小,都具有重要意义。

不少研究者认为,选准一个课题等于走完了成功的一半路程。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一种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它往往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初学者首先需要学习提出问题,要从不知提问,到开始能够提出一些问题,进而逐渐达到能够提出有科学意义的问题。如果能够提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价值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科学史表明,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都善于选题。从教育科研的发展我们也可以看到,凡是对教育实践有巨大影响的科学理论,都是创造性的科研成果。其课题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例如,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过程四阶段论;又如,杜威的思维五阶段学说,对探讨教学过程规律作出了巨大贡献。幼教科研亦然。例如,乌索娃将教学应用于幼儿园,其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成果推动了苏联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二)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有助于研究者建立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人的知识结构的形成一般通过两条途径。

一是非定向积累。例如,对学校课程设置安排的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这方面的内容侧重于共性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培养知识的适应性。也就是说,无论研究者将来做什么和进行哪方面研究,都是需要学习掌握的。

二是定向积累。这是指围绕一个问题或主题,有意识地积累为解决这个问题所需的知识。这种定向积累知识的方法是活生生的,可以使学习与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讲,知识的定向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认为,这两种知识积累方法是相互联系的,是基础与方向的关系。

初学研究的人,可以通过选择和确定科研课题,将两种积累知识的方法相结合,调整和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例如,大学生的毕业论文的选题,就既体现了非定向积累所提供的基础,又通过定向积累提供方向和思路,因而往往印象极深刻。

总之,选题在科研工作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激发我们去学习、观察、实验,去探索事物的规律。研究者必须了解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哪些问题是最值得研究的,从而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那些有价值的问题上。选好课题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易半途而废或徒劳无功。因此,是否善于选题,往往成为衡量一个研究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他的胆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