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查阅文献的目的

(一)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考察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和来龙去脉

研究者在确定题目时,已经有了一些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才能初步确定课题。当研究课题确定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查阅教育经典著作和有关理论,以及一些有关的文献资料等,以便帮助研究者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获得探讨研究问题必备的一般理论概念。例如,要研究有关学前班课程问题,就要查阅教委发布的有关文件法规,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意义;又如,要研究有关儿童的社交能力方面的课题,就需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杂志等,了解社交能力所涉及的心理因素结构成分及发展过程等,在基本理论概念方面做好准备。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还可以了解与所要研究的问题有关的历史背景,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追根溯源。例如,要研究有关儿童的合作这个课题,通过查阅文献,可以了解到这个问题最早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通常,在一篇科研论文或学术专著之后,会列出一些主要的参考文献著作和文章名称、作者、发表时间及出版社。这对我们查阅更多的有关文献追根溯源,是非常有用的。

深入查阅文献,对有关问题作认真考察,有助于研究者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把问题放在相互关系的系统中,系统、全面考察,避免孤立地研究某一现象。

(二)了解有关领域和课题的研究状况,学习和借鉴有关的研究方法

科研具有系统性,进行科研要掌握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通过查阅文献,可以熟悉掌握有关课题的研究状况,看别人对这个问题是已经解决了还是部分解决了,或是还在继续研究之中,了解已有研究涉及的范围、问题解决的程度。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中,研究者要特别注意他人研究所运用的方法,获得启发和借鉴。这不仅有助于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同时也可以吸取他人的教训,少走弯路。例如,在“短期训练矫正儿童不公正行为的实验研究”中,研究者借鉴学习了前人的研究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案的设计。他考察了以往有关德育问题的研究,分析其特点与不足,并结合我国幼教实践,将苏联雅可布松同性质问题研究中的口头讲解法加以改进,设计了结构相同、内容不同的故事,向儿童讲解多遍,同时采取讨论的方法,使儿童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促使其行为得到改进;同时参照波利舍夫有关研究的方法,让儿童充当别人行为的监督者,对别人行为作出评价,从而改变自己的不公正行为。研究者用两个实验组分别实施含有这两种不同的教育干预因素的实验处理,并与控制组对照,考察分析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