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地为院 凿崖为室

陕县天井窑院再现人类穴居孓遗

本报潼关电(记者王若冰)从河南卢氏进入三门峡,获知地处秦岭东部余脉崤山深处的陕县西张村镇乡下,至今还有保存了原始人类穴居洞栖时代遗风的地坑式天井窑院,8月20日记者便冒雨前去考察。

西张村镇位于陕县南部山区,系崤山北延山地。由于海拔较高,潇潇秋雨中,这里已经充满了浸人的凉意。沿途所经村庄路旁,虽然也建起了一排排砖房,但村落深处,随处可以看到平地上突兀升起一枝不见树干的高大树冠来。车上的人介绍说,树冠下面,就是记者要探访的地坑式天井窑院。到了距镇子20多公里的庙上村,这种窑院更加密集。一般窑院,都是在地平线上垂直向下掘出一个深度大约五六米,或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地坑,然后依次分主窑、下主窑和两侧偏窑。院内有斜坡型门洞通向地面,并挖有水井和饲养禽畜的茅窑;院心还有用于排渗雨水及生活用水的窑井。几乎所有地坑宅院中都栽有梨、石榴、梧桐等树,既可避荫挡风,又可美化环境。这种地坑式天井窑院,交通、供水、排水、环卫、绿化、居住、饲养设施一应俱全,自成一格,而且冬暖夏凉,颇受当地人钟爱。据西张村镇民俗村负责人李向丁介绍,当地天井窑院在建筑上很有讲究。过去,农民选择窑院宅地,要按照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字来确定院落形状,再根据周围地形地貌来确定方位。窑内有连灶土炕,并有烟囱直通窑顶。地坑院的崖顶还有以砖块砌成的"拦马墙",既可防止人畜、杂物掉入院内,又可以防止雨水冲涮崖面。

据介绍,这种地坑式天井窑院,是原始社会人类洞居穴栖的孓遗。在当地,还流传说西汉初年,一位鹤发童颜老人从黄河上游来到西张村镇一带,并在此地向下挖洞栖身,整日在窑洞中诵读《道德经》。从此,这种地坑式天井窑院便遗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