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道德经》里深奥的哲学旨意,我知之不多,将老子由一个睿智深邃的哲学家推到一个宗教领袖地位,也是后来的事情。但从战国时期老子学说的继承者和集大成者庄子所描述的"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那种境界里,我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在完成《道德经》写作的时候,老子已经完成了他对世界万物的精神性超越。这种超越,让老子精神、灵魂和肉体同时获得了一个广大无边,神力无边,自由无羁的空间。就在一种**与智慧的引导下,一盏苍黄的青灯伴随着这位伟大的圣人,在风雨晦暗的黄河岸边,为华夏大地留下了一道犀利的精神光芒。

两千多年以后,老子和孔子同时被列为对世界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百名世界名人之首。黑格尔在他的哲学著作里,曾经多次引用《道德经》里的观点,解释他对世界的看法。到了汉代以后,《道德经》被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本土宗教的经典,成了拯救千千万万灵魂的圣经;老子这位有名有姓的哲学宗师,被冠以太上老君的名号,至今都被那些寻求苦难灵魂避难所的老百姓膜拜着、供奉着。

有一个事实是我们千万不敢忽略的,那就是假如没有老子的函谷关之行,假如没有尹喜的挽留,老子还会不会把他那早已烂熟于心的《道德经》留给后人?假如没有了这部《道德经》,那么因此留给人类精神史上的空白和缺憾,又将由谁来弥补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离开函谷关的时候,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道德经》里开首这句话。

我知道,我沿着秦岭北坡西行的路线,大致就走在当年老子在函谷关完成他那中国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创作之后,继续西行的范围之内。

在华山之后,就是楼观台。

那里,还有老子为他的追随者讲解《道德经》的遗迹。

那么下来一路上,那些大道无言的山川万物,又将告诉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