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人,殿下说了,大人若是着急订购火枪,旅顺太平军可以将装备留给大人,不多,连带替换的备用枪,只有八千,二十块银圆一把,成本价!”

面对高一功的要求,李定国不卑不亢。

旅顺口驻扎有两个师的太平军,五千人,仓库里火枪却是多的,这些都是太平军的制式火枪,要不是军械局新研发的火枪将要装备,太平军就要全面换装,他才不会这么大方。

一把崭新的火枪,市场价至少要三十块,还是有价无市。

大顺东南和广东火枪厂虽然也在按部就班生产,但是却是要供应全国,分到辽东的,自然就少了。

这些火枪不是钻石,用一次便会损耗,若是连连大战,隔一段时间就会报废,用起来全看个人运气。

辽东八个军看似军力强大,其实在之前的大战中,军械损失不小,虽然有朝廷的补给,但是一时间,也不敷使用。

于是,才有了高一功亲自来旅顺采购。

“才八千支?不够,我至少需要四万,清军屡次骚扰,军械缺口很大,若是没有火枪之力,怕是难。”

高一功有些失望,但是也理解。

毕竟,旅顺是一座新城,五千人能有八千支火枪,已经是非常富裕了,总不能指望五万块钱有四万支火枪的库存吧。

说实话,他有些羡慕。

起码大顺在辽东,做不到这一点。

“高大人,说句实在话,订货还得给时间筹货吧,您这要得太急,就算我们的军械厂全速生产,四万支火枪,也得半年交货。

这八千支,已经是冒着损失太平军战力的风险了。若是大人愿意付全款,我愿上书王上,从现役装备里,抽调两万只火枪,解大人燃眉之急,至于之后,看形势再说?

朝廷怎么着,也会给大人补给的吧?”

李定国站在高一功的立场上说话,挣钱是要挣的,但是得有长远眼光。

焉知高一功催这么着急,不是试探太平军的生产能力?

“那就这样,你给我凑够三万支,五十万银圆,我付了!”高一功大手一挥,一脸大气的样子。

李定国却没有被糊弄过去,想要优惠直接说嘛,但不能从六十万砍到五十万吧,这都把价格砍入土了。

“大人说笑了,我做主,三万支,五十九万银圆,那五百支,就算赠送大人了!”

高一功:“五十一万!”

“五十八万!”

“一口价,五十五万,不是么?这么扭扭捏捏的,我还要火炮,一百门,要你们船上的那种。”

高一功将火枪的话题及时止住,说起战舰上的火炮。

“这……看施福将军的了,海军不是我能做主的。”李定国笑了笑,将话语权让给施福。

施福倒是不在乎多少门火炮,一百门,也就是三四艘船的载炮量,他需要的是,更多的战舰。

“高大人都开口了,自然可以,若是着急,我就从船上直接拆,直到拆够一百门,若是不着急,我会传书吕宋军械司,请他们协调生产,快的话,八个月吧,肯定能送到辽东。”

施福笑着说道,“当然,火炮都是统一规格的,不讲价,船上的,七千银圆一门,新造的,一万。大人可以用辽东适合造船的大木或者战马折价。”

这卖军火的心都黑。

高一功心里有些憋气,但是他没法子,目前能大量供应的,只有太平军一家。

同样的图纸,同样的工艺,太平军的货,比朝廷的货更加耐用,更受欢迎,制式也更加统一。

这是下面人几乎一致的意见。

“可以,那就船上的吧,我还要船。”高一功想了想,继续说道。

“载二十门火炮的甲型盖伦船二十万一艘,不带火炮,载四十门火炮的乙型盖伦船,四十万,先付款,再交船。不过只能新造,安排排期,快的话,后年能安排上吧。”

说到战舰,施福就有些为难了,自家的战船都不够用,虽然这卖一艘的船能造两艘,但是太平军海军也太缺了。

已经有南面的消息,说是西班牙人得到了本土的支持,意图卷土重来,等这次交易完成,他是要南下支援的。

太平军最新一代战舰,安庆号已经经过实战,庐州号和池州号才刚刚下水,主力舰队依旧是需要支援。

“那就排着吧,谁要喜欢这玩意儿呢!”

高一功此刻深深感受到没有核心技术的难处,朝廷也能造,但是很慢,一年能有四艘载二十门火炮的盖伦船就算烧高香了,载四十门的船,朝廷没有图纸。

连造都造不了。

那就只能买咯,虽然长江舰队被一分为二,施福被踢到了辽东,朝廷获得了自己的一支小舰队,但是弱小无比,要啥没啥,还得继续发育。

至于辽东,高一功想要有战舰,只能买。

连李过都是这么想的,还给他拨了专款。

“十艘甲型,两艘乙型。”

“大人要这么多船,有这么多水手么?”施福笑道,这海军不是有船就行,就连太平军海军,也是经过了四五年的发展,才最终成型。

但是也只能是初步成型,吊打一下没有海军的满清或者越南,真要对上了荷兰人、西班牙人的主力舰,能不能打得过,还得另说。

百年海军,任重道远。

高一功巴不得要得更多,旅顺还能直接见到太平军,可以买船,别的地方,去哪儿买?

总不能朝廷派专人到吕宋去买吧?

香港地南洋公司,不卖战舰。

这么多艘战舰,是要分一半给朝廷那支海军的。

要不然,怎么镇得住福建的郑家?

一场交易结束。

高一功直接派人搬空了太平军的军火库,将船上卸下来的火炮,连夜运走,回沈阳去了。

施福告别了李定国,留下留守舰队之后,回返南洋吕宋。

此番北上,损失颇小而收获颇丰。

李定国很满意,施福很满意,相比太平天国的王上石达开,也是满意的吧。

海军军旗在高高的桅杆上飘扬,

海上无人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