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搞科研和写研究报告的人,在写研究报告中常常容易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一是将报告写成一般化知识性介绍读物,全文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
二是材料仓库:对材料未作整理分析消化,仅是罗列堆砌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三是简单化倾向,文中只讲应当怎样,不讲是怎样和为什么要这样,或是只知“其然”,未说明“所以然”,如同行政指令。
四是写成工作汇报或总结,只叙述做的过程,不讲结果及其价值。
要避免以上情况,写好研究报告、提高研究质量,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及早做准备。研究报告实际上应随研究工作进程,边工作边写作。特别是研究的计划工作很重要。在制订计划时,如果能够将前面几个环节考虑得比较充分、周密,认真论证,事实材料收集来之后,就比较容易加以整理并总结。
二是观点与材料结合。一定要注意从事实中引出观点,要作严密的分析推理,不宜空发议论,不着边际地生发开去。
三是研究方法和结果是科研报告的重头部分,特别是研究方法部分,在做计划时就要考虑好,选择确定的研究方法对于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应是适宜的,即方法要有科学性,进而结果才具有可靠性。
四是分析讨论要注意实事求是。要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话不可讲得太绝,对结果的意义价值及其适用性不宜过分夸大。这关系到学风问题,要注意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研究不可能尽善尽美,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同时研究报告并非研究的终结,研究者还应就当前研究提出须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使报告成为新研究的开始。
五是写报告要认真思考,深思熟虑后再下笔。写研究报告一般要先列出提纲,要注意报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顺序,意义要连贯。
在写作研究报告的过程中仍须查阅有关资料,以便对研究结果作进一步分析,进行理论说明。
最后作文字修饰。写科研报告用较具客观性的一般文体,说明事实及其意义,不宜带个人色彩或情感色彩。文字力求简洁。
六是报告应具可读性。写报告切忌装腔作势、故做高深状,将可以简单阐明的东西搞得复杂神秘,使人感到“玄”“看不懂”,或是编造新概念。文字应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七是注意科学道德。科研具有系统性,常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而不是孤立地去开辟新大陆。研究者应注意用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地对待别人的研究成果。这是科研道德问题。在引用他人材料或观点时要加注,并标明出处。对他人研究不能因亲而褒、因疏而贬,或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