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研究的目的是尽可能深入详尽地了解研究对象,因而常常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手段,并要求灵活有效地运用这些手段。
(一)资料的来源与研究手段
1.儿童本人
运用观察法、谈话法、实验法及测查法等直接考察儿童本人,了解他的行为表现,分析其心理发展水平、发展速率,以及受到的教育影响等。
2.儿童的作品及有关文字资料等
收集儿童的作品及反映其行为的结果的材料,进而加以分析,间接考察儿童的行为及其心理发展,以及他所受到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等。通过对有关儿童的历史资料与鉴定材料的收集,如反映儿童健康状况的记录(病历、化验报告、体检表、心理测查报告等)、学习成绩、教师评语等,间接考察研究对象。
3.家长及其他有关人员
运用调查法(如谈话、问卷等方式)向教师、家长以及其他有关人员,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心理发展状况、成长变化的情况等。还可以了解其家族遗传史、家庭结构与生活方式、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情感气氛、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等相关因素。
(二)个案研究的记录方法和需注意的信息
1.个案研究的记录方法
(1)日记法或传记法。
个案法中的追踪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是运用日记法或儿童传记法对儿童定期做观察记录。日记法着重注意和记录儿童新的行为的出现,观察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对于年龄越小的儿童,观察记录的时间间隔应越短。例如,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心理发展变化较快、成长迅速,因此,通常需要以“天”或“周”为时间单位做日记记录;以后,随着儿童发展日益趋向稳定或发展速度逐渐减缓,则可以渐渐延长记录的时间。
日记法可以用逸事记录的方式进行,记录儿童在什么场合做什么和记录新的行为与变化。注意记录要细致完整,要有系统性,应善于抓住关键性的行为和语言。随着时间的延续和资料的积累,进而作出系统分析,了解儿童的行为模式、发展中的问题及问题形成的原因等。
(2)摄影和录音。
除了用笔、纸做记录以外,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手段,利用一些仪器设备,更准确地和多方面地收集有关特定研究对象的资料。例如,研究者可以定期拍摄下儿童动作发展的镜头,还可以录下儿童语言发展的资料,如何时咿呀学语、何时出现单词句、何时有完整连贯的语言以及表达和交流的资料等,这些物质资料便于长久地保留,以便日后分析和与其他材料印证等。
2.对儿童做个案研究需注意的信息
(1)儿童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或出生年月、身体发展情况、生活习惯以及语言、运动、感知觉和情绪等有关儿童在不同领域的发展情况的主要信息。
(2)家庭背景。父母职业、文化或受教育程度,家庭中其他兄弟姐妹的情况,家庭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在社区环境、自然、人文、社会与经济发展等条件。
(3)学校或教育机构情况。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学校内师生的组成情况等。
(4)儿童的活动模式。儿童一天生活的基本情况,一天时间安排,空闲时间从事的活动等。
(5)儿童在学校或教育机构的行为表现。
(6)儿童与其他人(成人及其他儿童)交往的情况,如与教师如何交往、与同伴如何交往、人际关系如何等。
(7)儿童使用各种材料如玩具、图书等的情况。
(8)儿童经常的娱乐方式有哪些、观看电视的情况等。
(9)儿童对经常发生的事情与新异事物或意料之外的事情的反应。
(10)儿童的模仿风格如何,对成功与挫折的反应怎样,是如何表示自我概念的。
研究者要注意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情景下观察儿童,考察了解该儿童在不同活动中是如何表现的,比较他在室内与室外、校内与校外、家庭内与家庭外的情况的差异,以及儿童在小群体与大群体中,或是独自一人时表现有什么不同,注意儿童在一周内不同时间以及一天内不同时间,如早上、中午、下午、晚上的情况怎样等。通过细致地观察,研究者能更深入、全面地了解特定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