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验总结法
(一)什么是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对教育现象加以分析概括,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作为较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古今中外教育史上运用经验总结法进行教育研究的不乏其例。特别是教育家本人的个体经验,已成为宝贵的教育财富。
例如,中国古代的《学记》,这是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教育经验的总结。它不仅从宏观方面,对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和作用作了阐述;在微观上,对教学思想、教学原则与方法等也有精辟的论述。《学记》是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由此也开了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先河。
在近现代教育史上,率先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并系统总结教育经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比比皆是。例如,苏联的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美国的杜威,中国的陶行知等。他们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又亲自进行教育实践,其教育经验与理论观点为我国教育界广为传播与借鉴。
教育经验来自教育实践活动。只有认真地、科学地总结经验,并注意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才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指导教育实践活动。
(二)经验总结法的作用
教育经验总结法对于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有关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是教育研究的原材料。
其次,教育研究的各种理论观点要面向广大师生的实际经验,才能转化为教育教学思想。
再次,教育研究与经验联系的紧密程度,与其研究结果被教育界所采纳、转化为教育效益的可能性呈正比。
最后,总结教育经验,有利于从实际出发,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高研究水平,多出、快出研究成果。
经验,一般是初级的感性认识,需要对它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的过程,才可能上升提高到理论水平。有关教育的经验如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某些局限:一是经验的研究仅限于现象的描述,停留在感性水平;二是经验的研究可能不够系统,仅限于对一时一地一事的考察,而缺乏对整个事物本质的把握,容易具有表面性和片面性;三是经验往往具有个体性,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在宣传和推广某些教师的优秀经验时,特别应当避免把它们当作万金油,随形势之需而变化,成为赶时髦的装饰,这在教育实践中是有害的。
(三)经验总结法的步骤
1.确认、评价经验的效果
教育经验总结通常是以某一完整的教育活动过程作为总结对象,分析评价它是否取得较明显的教育效果,在时间、人力或精力及物质条件等方面是否发挥了较大的效益,该经验是否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与可推广性。
2.因素分析
根据时间顺序与工作进展的程序,回顾或考察教育活动过程中采用哪些措施、各措施之间是否具有内在联系、意义如何,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结果怎样,进而找出与因果关系较密切的主要因素,理顺代表这些因果关系的主要事实、事例及数据,分析考察哪些因素对效果的获得起主要作用。
3.理论论证
从理论上、逻辑上揭示和认识教育措施与效果的内在联系,即进一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水平。在论证教育活动过程中,探讨采取的教育措施方法符合哪些教育原则或规律、为什么会取得如此效果。可以与已有理论观点加以比较、验证,也可以提出新的思想观点。
对于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如果仅仅是一般地直接作现象的描述,较难迁移推广,必须通过理性思辨对经验作科学的总结。可以运用不同的手段,按照经验的不同层次,作相应水平的总结研究。
在此基础上,撰写总结报告。
(四)经验总结法的基本要求
一是总结的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
二是注意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定性定量结合。
三是全面考察,注意多方面的联系。
四是总结过程中,要注意区分现象与本质,以便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曾集中力量讨论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有效性问题。可以认为苏联教育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始终注重教育经验总结的作用。他们认为,总结先进经验,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不赞成那种只有实验才能获得教育科学上的新发现的看法。主张把研究与总结先进经验作为教育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使教育科研能够获得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对于教育经验总结是否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看法不同。有人认为经验总结是以当事人的主观体会与认识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有很大的片面性、主观性,而且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或反省一些具体的教育措施,而不侧重于认识与揭示教育规律,因此严格说来,不是真正的教育科学研究,而只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准备阶段。我们认为,从教育科学研究是分层次成体系的角度,不同类型的研究有其特定地位和作用,将教育科研仅限于纯理论性的研究或仅突出它在认识上的价值是较狭义的看法,苏联学者的观点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